纪念我的客户Terry Addington

2021年10月某天起床看到老徐给我的消息,告知Terry去世。当时有点难受但不意外。虽多年没见Terry,但看他的照片就知道,癌症把他的身体消耗得很厉害。

同Terry太太Cindy确认好葬礼时间后就赶紧订了去亚特兰大的机票。那是Covid后第一次公共交通出行,开车去亚特兰大实在太远,往返就要两天,想了下还是带两层口罩,飞吧。

临行前老徐发给我一篇纪念Terry的 随笔 ,洋洋洒洒上千字。我挑了几段在葬礼后翻译给Cindy听,算是带到了老徐的心意 ,Cindy说Terry能够在工作中认识老徐和我是他的幸运。其实认识Terry也何尝不是我们的荣幸。

葬礼现场的气氛还算轻松,Terry的家人挚友们回忆同他一起的点点滴滴都是泪光中带着微笑,并不是太伤感,直到看见Terry的遗容,眼见曾经高大健壮有说有笑的Terry被病魔折腾成消瘦的老头,安安静静的躺在一个大方盒里,当场没忍住就泪奔了。好长一段时间都没缓过来。

我有时候会想,人生,真就只是两点间的一条线, a chain of meaningful moments.

Terry是老徐和我在美国的第一个客户,也是我职业生涯中最敬佩的客户。正直、诚实、专业、幽默。

Terry找到我们是因为二次创业,他第一次创业经营起来的公司卖掉后,其实就可以退休了,但估计也是闲不住,看到了新的机会点,把以前创业时的小伙伴们拉到一起,重新出发。

当时接触的项目也不少,Terry的项目看起来并不靠谱,因为其他项目都是在存量业务上发展,而Terry是一切从头开始。不过随着接触深入,我们越来越觉得Terry有戏。诚恳,谦逊,实事求是,有愿景但不画饼。按照老徐的话来说,绝对的老实人。这样的人即使做不成生意能认识聊聊天也挺好。

随着Terry把团队组建起来,交流也更加深入,老徐安排的客户经理Mark也非常专业,不仅具备理工训练过的思路和逻辑,还很有人文气质。Terry团队虽然人不多但很细,方案规划配置等材料他们都会仔细阅读,提出问题,澄清讨论,反复多次后大家即可在细节上达成一致。前期交流越细,后期交付越顺。当然专业也意味着工作量大,加班加点很正常,但与认可的同事客户一起干活,累并快乐。

项目期间Terry回国参观,他不仅给司机地陪等都准备了小礼物,回美后还给支持的专家邮寄书籍以表谢意。有个专家收到跨洋包裹后很意外,给我电话说,都是给客户送礼,还第一次收到客户礼物。

因为在印度被鸡贼客户虐惯了,总担心意外,记得当时与Terry合同还未签订,我尝试商量能不能付点定金把库存货物给预定住。这么做流程上其实不太合适,但没想到Terry立刻同意,几十万美金很快汇过来。结果付款因为缺合同,入不了账,被财务嘱咐以后还是要按流程来。

Terry的网络投入运营一段时间后,规划从3g升4g,因为设备的升级成本不高,考虑到他们公司资金紧张,老徐就跟我讨论要不先给他升了,把业务做起来。最后实在困难送掉也不是不行。Terry考虑再三没同意,说公司经营未达预期,担心以后没有支付能力给我们惹麻烦。记得老徐当时对我感慨过好几次:Leo,你说这么好的客户以后哪儿去找啊。

大大小小也参与过几十个项目,同Terry的交易最舒适也最有专业价值成就感,以至于当时合同签完我还很感慨,项目只靠专注专业也能拿到的。老徐说Terry让他看到了普通老百姓的简单,实在,善良和勤奋。

参加完Terry葬礼,Cindy邀请我回家里聊天,客厅里有个小橱柜,橱窗里整整齐齐放着老徐送给Terry的中国特色小礼物,摆放用心的出乎我意料。聊天时提到Terry当年耗费不少精力帮华为游说向各方澄清,我说真的很抱歉,没想到我们给Terry带去那么多麻烦,Cindy说Terry理解你们,你们也不容易。Cindy的话也让我释怀不少。

Terry和我妈妈同年,Terry二次创业的时候老妈已经过上退休生活,我当时还同老妈讲,我有个客户与她同年,还在积极活跃在业内社交圈中,精气神看起来比她至少年轻10岁,想以此来激励老妈更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然而在病痛面前,任何人都脆弱的不堪一击。

Terry离去一年多了,前两天同朋友聊到美国客户,很自然就想起他,想起他留给我们的meaningful moments.

仅以此文纪念我的客户Terry Addington.

2020大选

  • 川普的价值观和政策并非特立独行,他的政策同Pat Buchanan重叠度非常高。Pat作为右倾保守派在《西方之死》一书中将其价值观和逻辑讲的比较清楚。他认为美国四大威胁:
    • a,异族移民。欧裔白人长期风险是成为少数族裔 ;
    • b,人口下降。妇女走出家庭的社会变化是罪魁祸首;
    • c,多元文化。无神无信仰压制了立国基础的基督教信仰;
    • d,世界政府。消耗了太多美国资源为世界服务。
  • Pat开出的药方,就是America First:
    • i,刺激白人妇女生育;
    • ii,反移民,驱逐非法移民,限制合法移民;
    • iii,反自由派文化(反政治正确,反堕胎,加强爱国教育 etc)
    • iv,退群(IMF,WB,WTO,NATO etc)撤军;
  • America First这个概念由America First Committe这个组织在二战前提出,目标是孤立主义,自成体系。然而日本偷袭珍珠港促使美国加入二战并一战封神,成为世界舞台上领头羊,开启America Lead时代。America First的理念自然无人问津。
  • 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新教徒(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简称白人)泛指信奉基督新教的欧裔美国人,构成美国上流社会和中上阶层。尽管美国社会日益多元化,但白人价值取向依然决定了美国的发展和前进方向。
  • 民族主义的美国:建国后形成的白人为主体的民族美国 , 其凝聚核心是基督教新教。白人后裔至今依然占到美国人口60%以上,他们作为事实上的主体民族也确实继承了美国传统价值。
  • 民主党在1933年罗斯福上台前,作为民族主义美国的代言人,聚焦耕好自己一亩三分地,领导一个传统、保守、宗教化、民族化的美国。
  • 自由主义的美国:在二战及民权运动后,逐渐发展形成的基于自由主义的多元化美国,凝聚核心是普世价值。博雅教育(Liberal Arts)是其发展壮大的根基,也是美国“灯塔”形象的输出主体。
  • 共和党在二战前作为自由主义美国的代言人,带领了美国前进。自由土地,自由言论、自由劳动、自由人民是共和党建党理念。自由主义的美国,持续发展到现在就是全球化、世俗化、理想主义的“灯塔”美国。
  •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民主党总统罗斯福带领美国获得胜利,一举从埋头苦干的地区力量转身成为世界领袖。带领美国走向世界舞台的民主党开始迅速转向。
  • 民主党转向还有一个更现实的原因,就是在大选中被持续抛弃。1933年之前的16次选举中,共和党执获胜12次,可以说是碾压民主党。民主党不得不向选票低头,谋求改变。
  • 来到60年代的民权运动,黑人得到大批自由主义白人支持,最终民主党总统约翰逊签署“民权法案”结束。法律上白人同少数族裔平等,至此民主党完成与共和党的角色互换。支持民主党近百年的南方蓄奴州转身投靠共和党。少数族裔和自由派人士则紧跟民主党步伐。
  • 民权运动后,共和党和与民主党倡导的核心价值差异并没有太大,都是共同维护“普世价值”下的自由主义全球扩张的美国。民族主义同America First继续被压制。
  • 因缺乏核心的差异议题,两党铁粉选民很难固化,因此两党开始轮流执政,单一政党执政3届都成为了任务不可能。某党连续执政20年以上更成为遥不可及的历史。
  • 国家是个虚拟概念,需核心共同认知才具备长期凝聚力。现代国家最天然的核心共同认知是民族,然后是意识形态。从历史来看,民族具备最强凝聚力,因此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主体民族国家。在主体民族国家,民族主义是进行全民动员和危机管理的最佳实践。
  • 在民族主义国家,跟随主体民族发展方向和价值观是少数族裔长期稳定生存的唯一选择。同时主体族裔的文明水平,决定了少数族裔的话语和生存空间。
  • 二战后自由主义和普世价值波澜壮阔的向前推进,美国成为依靠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构建凝聚力的国家。美国作为地表最强国向全球输出价值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灯塔国”。
  • 《文明的冲突》中提到:民族观念是在互相交往中发现彼此差异而形成。现实中随着少数族裔持续迅速增加,越来越多白人产生“危机意识”,主体民族意识开始觉醒。Buchanan在2001年代表作《西方之死》描述了这个场景,他应该也没想到,自己的一些列主张会在15年后被总统全盘接收。
  • 《西方之死》同我个人价值观与知识结构相距甚远,我只能Agree to Disagree,但这本书不失为了解高知保守派理论基础和思维模式的窗口。亚马逊上的读者好评4.6星,很多读者直接用来解释正在发展中的社会冲突。
  • 随着全球化导致美国制造业不断迁出,全球化给美国带来超额财富全数被资本拿走。对应制度建设没跟上导致政府二次分配机制基本失效,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传统行业中产返贫人群成批出现,成为新贫民,他们的失落、不满与愤怒不断聚集,如果缺乏有效二次分配及时介入缓解矛盾,出问题只是早晚的区别。
  • 同时亚非拉裔少数族裔通过自身努力配合平权及AA加持,不断挤占白人资源,白人也开始对有色族裔产生不满。他们希望表达,但普世价值的“政治正确”又一定程度压制了他们的“言论自由”,导致他们的不满无处释放,长期处于被压制状态。
  • 被压制的还有维护传统价值的保守派。自由派在民权运动后扛着自由大旗向前冲,普世价值多元平权理念越过种族、跨过性别时还能忍,来到LGBTQIA就相当于向基督教的传统价值红线宣战,对抗在所难免。
  • 传统保守派作为抵抗力量一直被历史扇耳光,被拖拽着向前走。他们迫切的需要一次胜利来“价值回归“。
  • 自由主义和普世价值的力量过于强大。于是上面提到的宗教传统价值捍卫者,主体民族主义觉醒的白人,以及全球化新贫民,逐步被自由派和“政治正确”逼到了同一条战线上。
  • 2016年川普横空出世,说出这三个群体被压制的共同心声:“反政治正确”“美国优先”“伟大复兴”“驱逐移民””回归传统”。三群人迅速集结成川普基本盘,共同敌人让这个基本盘不可思议的稳定,过去12任总统,任职期支持率比川普高的很多,但没人比川普更稳定。(https://projects.fivethirtyeight.com/trump-approval-ratings/)
  • 川普上任后虽然对“政治正确”开刀,但也没敢直接扛起“民族主义”大旗碰种族红线,只能借着国家主义的幌子对“民族主义”不断吹哨。川普治下,“自由美国”与“民族美国”的矛盾再次被默默的摆上台面。这意味着什么,懂的自然懂。
  • 川普任上国会改选后,民主党吸纳了90%有色裔议员。而共和党以90%+的男性和90%+的白人,基本回归传统白男构成。两党显然朝着各自目标,相向而行。
  • 经半个世纪的博雅教育洗脑,坚信自由美国和普世价值的白人比例也在不断提高,全球化进程中受益的精英阶层更是如此,所以白人要用主体民族概念凝聚起来并不容易。
  • 种族意识在面临分裂对抗冲突时具有天然凝聚力。随着社会割裂加剧,同族裔抱团是自然行为。川普显然明白这点,所以我们看到川普在激化矛盾拉仇恨时,完全无心理负担,同奥8的小心谨慎形成鲜明对比。对川普而言,对抗是最好的催化剂,不对抗才麻烦。
  • 川普和民主党代表的对抗两方外,还有一群中间选民,中间选民历来是争取对象。但川普今年的竞选操作表明他认为调动泛基本盘集结比争取中间选民更加简单有效,也说明他对泛基本盘规模非常有信心。
  • 用对抗来加速选民站队作为选举操作问题不大,但就国家治理而言,以对抗解决对抗的思路,在双方力量基本均衡的场景下,除了互相不断强化仇恨,没有其他出路。考虑到自由派的力量,基本可预见川普连任后的动荡,颜色革命全球转一圈后杀回来也不是不可能。反之亦然,仅凭川粉的热情和疯狂,拜登上台后要武力夺权甚至开辟局部战场,我都不会惊讶。
  • 共和党一众大佬布什家族,麦凯恩家族,罗姆尼,卡西奇,鲍威尔公开支持拜登;情报机构一众退休大佬公开支持拜登;军方一众退休大佬公开支持拜登;诺贝尔一众获奖者公开支持拜登;Nature、Science、Economist,Lancet等大神级学术期刊公开支持拜登;各主流媒体公开支持拜登。川普带领着基本盘,不是对抗某几个精英,而是整个精英体制。
  • 川普反体制反政治正确反精英能满足基本盘期望,但目前看America First也会是一次风险极大的实验。AF对外试图冲击目前国际社会的治理模式,会面临阻力甚至孤立。美国有霸权地位支撑,应该可以抗住。AF对内会被看成各维度的开历史倒车,被刺激的反对和制约力量也会异常强大。川普如果不能一定层度团结体制内精英,内政外交依靠反精英和Yes Man们来治理,掉坑是时间点问题。
  • America First看起来代表了川普基本盘的利益诉求,但考虑美国政体下的资本利益不容被伤害,连任后川普也很可能停下来原地不动,或者打右灯向左转,进入混合模式。(川普在经济议题上,已然进入混合模式)。
  • 2020年大选是对美国人民的一次大型测试。在当前的对抗环境下,无论左中右,都会被最大程度激发投票意愿并迅速站队。更多的美国人民用选票来表达情绪和价值观时,国民的整体素养也会更加清晰(考虑到全国高中以上学历人口仅占30%+,美国在教育上依然有很长路要走啊)。
  • 美国国运如何,虽说最终由投票决定,看起来很民主,但遗憾的是,这种极端对抗下的投票民主,无论哪方胜选,都大概率成为多数对少数的暴政。川普连任,对抗起来会更加毫无顾忌。拜登上台,也会发现弥合只是一厢情愿。
  • 川普的出现把二战后稳定运转几十年积累的社会问题给赤裸裸摊开,无论立场派系,所有人都必须直面这些问题。在川普带领下,过去几年川粉汇聚了一个狂热且反智的群体(当然狂热反智也是多数粉黑群体的体质)。为何这个群体大量存在并能汇聚成强大抵抗力量,这才是问题根源。治标容易治本难。
  • 华裔社区今年大选讨论看起来激烈,但意识形态议题还是简单的五毛美分CCP,道德议题还停留在真伪小人君子的贴标签阶段,经济议题依然是有没有被黑印墨占便宜,社会议题倒是多了个Chinese Virus能不能忍。讨论形式要么党同伐异抖机灵,要么站队攻击洗地一条龙。华裔社区有个特别的川粉群体,这个群体恨中共恨民主党恨出点邪教的意思来了。仇恨确实是恨强大的力量。
  • 川普的Chinese Virus/China Plague并非故意怼中国或歧视华裔,而是对他的基本盘吹哨,激励他们迅速站队。这一声哨响,基本盘可以覆盖很大一部分,简单高效。至于说华裔或亚裔会为川普吹哨的Collateral Damage买单。这不是川普关心议题,他的全部精力都需要聚焦在如何把宗(教)/白(人)/新(贫)民基本盘抓稳这个唯一核心议题上。抓好了,继续掌控权力,抓不好,可能要进监狱
  • 其实华裔或少数裔甚至都不是本次选举的议题。这次大选核心是”自由美国“和”民族美国“的再次对决,白人的又一次站队测试,如果白人能被民族主义凝聚起来,那将是最强力量。
  • 对抗虽然会将矛盾持续激化,但长期看也是积累到一定程度后风险出清的过程。川普治下分裂加速,也意味着出清的速度会更快。美国底子厚,理论上经得起折腾。
  • 战胜疫情、恢复经济、安定秩序,维持霸权。不管谁当总统,这份工作在当下看起来都是任务不可能。`
  • 两个70多岁的老头,不好好享受退休生活,为了美国前途也是操碎了心。精英遍地的世界第一强国,居然选不出两个像样候选人。也是有意思。
  • Good Luck and God Bless America。
    • 附:川普最后4天拉票拜访城市
 
日期 拜访城市 白人比例 中位家庭收入
10/30/2020 Rochester, MN 80.27% $63,472
Green Bay, WI 85.86% $43,063
Waterford Township, MI 83.70% $60,448
10/31/2020 Reading, PA 53.29% $26,867
Butler, PA 93.13% $59,365
Montoursvillle, PA 95.61% $68,657
11/1/2020 Washington, MI  94.8% $91,078
Dubuque, IA 91.70% $46,806
Hickory, NC 71.83% $42,393
Rome, GA 61.51% $33,787
Opa-locka, FL 37.30% $17,908
11/2/2020 Fayetteville, NC 45.08% $44,514
Avoca, PA 99.26% $60,147
Traverse City, MI 92.71% $47,836
Kenosha, WI 77.10% $60,929
Grand Rapids, MI 67.53% $39,913
美国白人整体占比73%,高于83%标红白人社区,低于63%标蓝混合社区 美国中位家庭收入为$68,703,低于中位标红为弱经济区

大白

大白是只白色的波斯猫,大名招财,2013年6月12日被我领回家。回家后养了一段时间才意识到大白是只聋猫,据说白猫因基因缺陷聋的概率很大,所以自然界里的白猫很少,因为听不见,就很容易发生意外。

领回大白的时候,我正一个人生活,可能大白耳聋的缘故,特别粘人,每天跟着我上楼下楼形影不离,我吃饭他在碗旁守着,我睡觉他在枕边窝着,我工作他趴电脑旁边,我洗澡他蹲浴缸上,我去卫生间他也会在门口盯着我。

大白的第一张照片
大白小黑的出生证
陪着我洗澡
各种睡姿
陪着我工作
穿我的鞋子(毛被我剪的不忍直视....)

记得把大白领回家后没两个月便生了一场病,在床上窝了几天基本没出门,大白也陪我在卧室里窝着。我们俩每天大眼瞪小眼。那个时候大白要么窝床上,要么窝床头的塑料柜,大白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因为听不见,都是睡到自然醒,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大白各种奇怪的睡姿。大白长的很快,没有两个月床头的塑料柜就快装不下了。

床头柜是大白最爱
长不大的床头柜依然是大白最爱
各种睡姿
生病时的最佳陪护

考虑到大白太孤单,于是我们又领回来了小黑,小黑大名来福,是一只黑色的波斯猫。小黑是只母猫,小时候跟大白差不多大小,但养了几个月后,大白就明显比小黑大了一圈。大白作为残疾猫,对新伙伴是非常友好的,很快便成为了好朋友,没事就互相帮对方舔毛。

黑白配
整齐划一的睡姿
睡姿经常像双胞胎一样
上洗手间,两只猫都过来监视我
整齐划一的睡姿

大白因为听不见,所以估计对声音也没感知,因此十分安静,基本不出声,又特别喜欢跟人接触,家里有朋友来访,他都会主动凑过去讨摸,所以人缘特别好。我跟熊总说,感觉大白更像拥有一只狗的灵魂。有一次回国收拾行李,大白好像知道我要离开一段时间,钻进我的行礼箱,要陪我一起回国的样子。 

回国咯
键盘旁也是睡觉根据地
无知无畏

差不多过了一年的样子,大白和小黑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生了第一胎(直到生产前,我们都没意识到小黑怀孕了,所以也是极度震惊并且手忙脚乱),4只小猫,活下来3只,其中2只送给了爱猫的朋友,自己留了1只,取名小白,大名吉祥。

一家5口
大白带娃
大白带娃
小咪合影,感慨白色基因强大
集体睡晕过去
集体睡晕过去

随后大白和小黑跟随着我们一起搬到了泰国,小白留给了朋友代养。

在途中
思乡
泰国猫
泰餐
曼谷花园

泰国生活了两年,大白小黑又跟随我回到了中国生活,宠物在国与国之间腾挪也是挺消耗精力的事情,记得当时为了躲海关的免疫隔离,也费了不少功夫。

在国内生活了半年左右,大白小黑又跟着我返回了他们出生的德州。然后过了半年又跟着我搬到加州。

2020年,因为我的疏忽,从车库倒车出库时压到了大白,大白离开了我们。

2022年,也是因为我的疏忽,晚上忘记把小黑叫回室内,小黑在后院被土狼叼走。

写不下去了,怀念大白小黑,想给他们说:对不起

希望所有国家都有能力全民要饭

米国确诊感染人数直奔百万,看起来要亡国的样子。所以过去几周熊总和我会时不时收到亲友们的关心。我们还凑合,除了卷纸外生活物资供给充足,防护装备也能撑到Q3,基本不太担心。为什么缺卷纸?我们也很疑惑。或许能够体面的擦屁屁是美国人民群众心理崩溃前能抗住的文明底线?

缺卷纸让我对哄抢的威力刮目相看。于是赶紧扛了两袋米回家,毕竟我认为能喂饱肚子才是文明最底线。最近几周市场上的米还真被抢空了,同面粉、卷纸、洗手液一起进入紧缺物品行列。

前些天母校教授在同学群转了一篇对米国檄文,主题是米国开始全民要饭。米国是第一大农业出口国,总能要到饭,要担心的是很多落后国家未来可能会到没饭可要的境地。当然,檄文嘛,矛头和立场都现成的,所以内容无非就是谣言搅拌事实,翻来覆去的验证一个道理:偏见比无知更远离真相。

居家一个多月,估摸着应该没感染,当然也可能已经感染并自愈。毕竟我喷嚏咳嗽交替了两个星期。最初几天咳嗽同我后背摔伤后的L2压缩性骨折疼痛重叠。每咳一声,都会感觉人间不值得。但忍忍还是挺过来了。相对于被病毒击倒的人和家庭,这点痛算什么。

目前病毒在国内控制住,国外一言难尽。最近看了几期病毒和流行病学砖家采访,砖家们在不少问题上依然各说纷纭,但有一点高度一致,就是消灭病毒已无可能,集体免疫是必由之路。疫苗上市前,全球人民的最佳解决方案除了躲,还是躲。接下来的的问题是:躲不躲的起?

砖家普遍认为疫苗最最乐观年底上市。我相信不少国家在撑到疫苗上市前就可能集体免疫了。前些天见我第二故乡印度的各种神操作,心里五味杂陈。落后国家的百姓好难。

随着疫情扩散,微信里包括大学同学群开始有人围绕制度表达优越感。且不说在他国疫情严重时表达优越只是在显摆自身教养。关起门讲,现在才给四个自信点赞,过去几年学习强国的卡真是白打了。

我不参与,不批判也不附和此类讨论。除了这种沾沾自喜的讨论在疫情环境下缺少人味,还因为,我也以为一切优越感的本质都是缺见识,及缺悲悯。我承认优越感确实可以给一些人带去愉悦,但时过境迁,愉悦转自卑也是分分钟的事。

不批判,也是在克制自己“纠正他人”的欲望。最近有人感叹不争辩是成年人最大的自律。这点其实我家娃小学3年级课本就讲的很清楚了,如何处理冲突:Smile About It , Compromise , Mediate , Walk Away。然而很多人即使已步入中老年行列,也还只会Argue和Fight。启蒙教育真的太重要了。

 

至于极少数祝疫情早日战胜米日,期待弯道超车的窃喜甚至大张旗鼓。我只是一声叹息,毕竟家教这个东西,对于有些家庭而言确实太奢侈。我简单希望不要有弯道,毕竟弯道也可能翻车。超车侥幸,翻车要命。

如同武汉的惨烈可立刻凝聚举国之力一样。本以为作为病毒的第一受害国,我们可以很快同其他疫情国连接起人类命运共同体。却没想到一段时间的媒体渲染下变成了你国水深火热,我国风景独好。

熊总前几天失落的对我说,最近一些国家怼中国,感觉是集体霸凌,不高兴。我说没办法啊,人家死亡人数天天涨,这时自家媒体大肆宣扬我抗疫有功,你欠我感谢,我制度优越,快抄我作业。这已经有点不太合适了。再加上自家又是疫情第一爆发地,人家有点情绪也算正常。过些日子或许就好了。

前几周在各路媒体我没事,我自豪,你真惨,快学我的渲染下,抖着机灵拉仇恨的文章也喷薄而出。我虽然不看朋友圈,但也没能躲过去。时不时亲戚朋友就会转文章给我,然后加几个字:真的吗?/ 你还好吗?/有这么惨吗?,最初出于严瑾我还看看,后来就是纯粹好奇欧美还能惨成啥样。

有人喜欢斗争风拉仇恨的文章本来没啥,毕竟这个世界是多元化的,许多人成长和生活环境可能受到教育和时代限制。我甚至能理解那些作者,因为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那么一小撮人,人生主旋律就是斗争与仇恨,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赢。这撮人一段时间不制造矛盾和对抗,整个人都会不好。

这撮人的字典里除了朋友就是敌人,因此“爱憎分明”,比较容易识别。还有个特点就是“粉”和“黑”,粉黑们肩顶着臀,无脑爱无脑恨,赤裸裸的反智。如果有这样的亲友,发现一个拉黑一个,可规避人生重大风险。实在不好拉黑,保持距离一定没错。

 

吃瓜群众们戾气重点也还好,毕竟能躲。身居高位的人也这样,才真是酸爽。

国家级战狼们的来回口水仗让我深刻体味到了小时候我妈说的神仙吵架,百姓遭殃。这个级别的战狼都不蠢,就是简简单单的烂。这种烂是有点让人绝望的,因为烂的背后都有各自的逻辑和理论支撑,烂的有道理有体系有信仰。

伴随着神仙们的口水仗,各国还有不少小战狼们看热闹生怕事小,摇旗呐喊生怕干不起来。有句话说的挺好,代价在成为代价之前通常都不知道自己已被命运悄悄标上了价码。

在这场全球瘟疫结束之前,任何试图挑起或升级国家对抗,党派对抗,地域对抗,意识形态对抗的人,要么蠢货要么烂人,Period。

前段时间流行一句话: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宏大叙事的平静缘于上帝视角。而我们活在当下。既然人的悲欢并不相通,价值观并不相同,那么至少瘟疫结束前,求同存异,维持基本的互相尊重吧。

 

抗疫上下半场加起来已两月有余,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

同学在交大附二院,我见二院向社会求物资,估计她也没保护,于是给她电话要地址,她说:虽然我们很缺,但武汉更缺,你有口罩还是捐给武汉吧。

武汉重灾,学弟募集捐款托我在米国采购了6万个n95口罩支援武汉医院。纽约重灾,学弟又募集捐款在国内购买了10万个n95口罩支援纽约医院。我们交流也不多,就是说事。

朋友打电话问我在干吗,我说帮学弟买口罩,朋友说买口罩干吗,我说捐武汉啊,朋友说那我跟着你们捐吧,几千美金差不多吧。我说这批口罩钱凑够了。

组织募捐。某同事说家里已在其他渠道捐款,再捐要请示下老婆。我说没事,捐过就不用捐了。过两天他转来$200,我问他老婆批准啦。他说:我的私房钱。

亲友同事时不时的问我,口罩要不要,双黄连要不要,连花清瘟要不要。我都没要。但都记着。

我生活的社区已是报团取暖模式。大家互相鼓励和支持。灾难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文明试金石。感谢米国几十年如一日政治正确和尊重科学的洗脑,虽然川帝也有拉仇恨,但社区里感受不到。

 

当然,我会担心仇恨的火种被国家领袖的骚操作点燃。但我选择相信米国文明底子足够厚,烧不透。

其实更担心一些落后国家的华人,缺乏文明庇护,各国战狼们持续对抗,他们可能会更难过一些。

前些天纽约已进入赈灾模式,为所有需要的人发放食物,守护不饿死这条底线。各州应该会陆续跟进。如果这就是全民要饭,那我希望所有国家都有能力让全民要上饭。

 

** Smile About it:微笑协商 | Compromise:妥协 | Mediate:调解 | Walk Away:离开 |  Argue:争论 | Fight:对抗

 

火人节+带娃攻略

Updated on 2019.11.03

1.  Be Bold, Be Wild

8月初的某天,苏导给我信息说她日理万机有诸多事宜需要处理(其实是担心无法每天洗澡),决定不去火人节了,问我要不要票。我说等我问问熊总。熊总听说我带娃去,她可以安静的宅一周,有点小兴奋,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然后我就哼哧哼哧的开始准备工作,给娃请假,给自己请假,找组织,找组织失败;然后开始DIY自己动手定营地,租拖车,阅读生存指南(周末花了一整天在图书馆读  火人节生存手册-> Burningman Survival Guide,家庭生存手册-> Family Survival Guide,儿童村生存手册-> Kidsville Survival Guide 三本指南,储备理论知识),准备物资。

作为大学毕业后十多年坚持不走自虐路线的80后中老年,带着娃在内华达沙漠中央住一周后顺利返回,整个行程还是挺挑战。但回想起来我认为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尝试,所以决定码码字,送给想体验火人节的朋友,以及犹豫要不要带娃体验火人节的爸妈们。 

首先,我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关于火人节的传说。

火人节在中文世界里有个刻板印象就是成人活动、大麻,酒精,裸体,狂欢,ONS。所以我说要带娃去,朋友们第一反应就是规劝:你自己去浪就好,娃还小,别教坏了。 但事实上,上面这些都是火人节的极极小组成部分,只是因为带有话题性和猎奇因素,在中文社区的传播中被人为放大了。

而我实测证明,Ethan非常享受这一周行程。临走时我们爷俩的对话“Ethan,你喜欢黑石城吗?”“喜欢,爸爸,我们明年还可以再来吗?” “嗯,如果能抢到票的话“

图片是最好的表达,先来感受一下黑石城对孩子们的友好度….

朋克党来儿童村探望小朋友并带来有趣活动
朋克党来儿童村探望小朋友并带来有趣的活动
Junior Ranger小课堂,场景模拟安全防范及处理冲突
Teenagers搭的Kids Bar,为玩累了的小朋友提供免费冰冻饮料服务,娃们玩累了会过去要饮料喝,休息时还会互相寒暄和开玩笑
儿童村志愿者每天下午4天提供水果冰给娃们
每天下午4点,志愿者们为儿童村小朋友们提供水果冰
IMG 2821
烧民们对小朋友非常热情,Kids First, Always!
逛到手绘明信片,坐下来画明信片,又被夸了
法国美女姐姐的各种赞美
路上遇到的小摊,不仅有的玩,还有姐姐送水果冰
IMG 2277
邻居英国小正太,两个人玩黄包车
IMG 2288
邻居带了键盘和吉他,每天晚上开音乐会...
P1040936
沙漠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陪玩的....

儿童村的官方视频,也是这个视频让我真正能放心带娃一起去的

从体验的角度来看,火人节更像是一个大型的实验性质社区,因为续存期短,所以社区可以部分脱离现实社会的规则和边界,给居民们更大的空间进行创造和尝试。这种体验是非常独特和有吸引力的,独特到这个星球上可能再找不到第二个类似的社区;吸引力大到很多人像朝圣一样,每年都会来。

我的邻居Nick今年是第11次来,他基本没有出去参加活动,每天去做做志愿者服务,然后多数时间都呆在营地同大家聊天。我问他为什么每年都来,他说“这里是我的一个平行世界,一个完美的平行世界,我生命的一部分”。当然我更好奇的是“Nick,你怎么能够每年都抢得到票?” …..

2.  火人节101

中文社区知道火人节的不多,认知基本也处于“一群嬉皮士的狂欢节”阶段,下面简单说说火人节的5W1H(英语好的可以参考维基词条 --> Burning_Man

2.1  What:火人节是什么?

1986年开始在加州旧金山Baker Beach开始的民间纪念活动,活动结束时会燃烧掉木头人作为纪念,因此叫做Burning Man(火人祭),中文社区常译火人节。经过30年的演进,这个活动已经由燃烧活动延展为大型社区,聚集了以十万计的烧民(burner),因为烧民的组成很大部分是各行业的创意工作者(艺术工作者,影视歌工作者,设计师,工程师,产品经理 etc),所以火人节基本也可以看作一个分布式巨型创意展,烧民们在社区里肆意呈现,自由表达。同时贯穿社区的是烧民间极度友善及包容的互相连接,以及整个社区的极强自组织能力。

火人节虽然是一个社区,但因为最后燃烧大型木头人(Man Burn)的场景很壮观,因此而闻名。

2019年的Man Burn我用手机拍了一段(燃烧从2分18秒开始):

2.2  Why:为什么要参加火人节,为什么带娃参加火人节?

火人节是一个极端自由主义(extreme liberal)的地方,对于成长于保守环境的华人而言,会是很有意思的体验

火人节的十条社区共同价值:激进包容、激进表达、激进自立;赠予、去商品化(分享替代交易)、社区合作参与建设、活在当下、公民责任、LNT不留痕迹。其中去商品化有一点乌托邦的味道,在一个高度商品化的世界,是一个非常有意思和值得体验的尝试。

为什么带娃?我们再来看看这十条共同价值,红色标注的这几条可能不仅是娃在未来的价值观基石,甚至对现在的我们也充满了指导意义。

回来以后跟妹妹聊天,她关于80后童年最幸福的说法,我深以为然.

2.3  When:火人节什么时候开始?

每年的8月下旬开始,持续时间通常为1周,结束日期是9月的第1个星期一。

火人节最后的周六周日晚会焚烧黑石城中央搭建的两个大型木质建筑,通常是周六焚烧中心木人建筑(也被称为Man Burn),周日焚烧旁边的庙宇建筑(也被称为Temple Burn),焚烧前数万人聚集在建筑周围围成一圈,这是火人节最具代表性,也最有仪式感的一幕。

2.4  Where:火人节的地址?

Black Rock City,NV(内华达州黑石城)。火人节组织者于90年代开始从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国土管理局)申请了内华达州北部的保护区黑石沙漠,每年在沙漠中建起来9天的临时社区,因为社区规模足够大(整体约9.6平方公里,其中居住营地约5平方公里),需要有公共市政服务,因此这片区域被命名为黑石城(Black Rock City),黑石城从周边城市外包的警察、消防、急救等公共服务,甚至还有一个自己的小机场,供私人飞机停靠。 黑石城每年仅在火人节期间正常运作,火人节结束后又恢复为一片沙漠,因此黑石城也被许多人称为“临时城”

因为黑石沙漠为保护区,因此国土管理局对黑石城社区的环保要求很高,Leave No Trace不是高标准,而是底线,任何外来物质(MOOP, Matter Out Of Place)包括洗漱废水都必须带走。即使如此,因为对自然环境和周边社区的压力,火人节的未来也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2019年的火人节已经结束,但2020年火人节能否如期举办,以及能够接纳多少人和车,都还要看国土管理局的环评最终决定。从最新的环评报告看,感觉未来10年接纳更多的参与者可能性极低,比较好的结果应该就是维持现状。

下面是上帝视角的黑石城卫星图 (经纬度 40.785453, -119.207395)

下面是现场图,前两张图拍摄位置:第三张图飞机机翼 (没错,波音747被当做艺术品给拖过去了)

P1050008
傍晚的黑石城,一眼望去宛如大型灯展
IMG 2473
从机翼位置拍的黑石城,对,是机翼,下面这架747
IMG 2469
没错,艺术家把747作为展品给搬到沙漠里来了,Orz....

2.5  Who:都是什么样的人在参加火人节?

2019年的火人节人口初调数据显示,黑石城的烧民,将种族结合政治倾向来看,基本是一个白左扎堆的社区。

基本上可以这么说,如果爱和热情可以发电的话。

黑石城就是核电站。

2.6  How:如何参加火人节?

火人节的门票每年大约有73,000张,因为环境压力,国土管理局估计不会批准更多数量了。这些票分为两个大类:团队票,公众票。另外还有少量票是为低收入人士准备的,今年价格为$210,需要申请。

团队票直接卖给特定营地,这些营地很多由艺术家和志愿者构成,这些人是火人节能够顺利举办的基石,也是整个社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因为他们中间很多人都为这个社区在长期的无偿付出,甚至出钱出力。这部分票可以占到火人节总票数的近一半。

公众票通过官方抢票系统定期定时销售给公众,通常分为三次销售,每次价格不同但价值一样(例如2019年三次抢票的价格分别为$1400/$425/$550),基本上1小时内销售完毕,所以公众票特别是$425的票需要运气来“抢票”。(我们有五六个小伙伴一起抢,就苏导抢到了)

如果没有在正式发售中买到票,可以通过火人节的STEP转票系统碰运气,如果有人买到票又因故无法成行,就会在STEP中原价出售。

火人节的票在黄牛手中炒的很贵,但实际上官方统计只有不到2%的烧民是高于票面价值拿到的票。所以我个人并不建议买高价票,一方面没必要当冤大头,另一方面黄牛炒票盈利本身就同火人节的共同价值相悖

3.  火人节带娃攻略

3.1  准备

因为要在鸟不拉屎随时尘暴的沙漠里呆一周,准备工作尤其重要。这里要佩服一下美国人民的文档能力,基本上三本生存手册覆盖了沙漠生存和体验火人节的所有基础知识。(需要一定英文阅读能力)

Burningman Survival Guide:火人节官方生存指南,包括注意事项(安全,防火,噪音,禁品,法规等),交通,黑石城各种资源(冰,问询处,急救,失物招领,电话等),黑石城地图,各种要求(Leave No Trace等),物品清单提醒一下,与传言不同,大麻在黑石城是违法的哦

Family Survival Guide:火人节官方家庭生存指南,包括拖家带口体验火人节的必要注意事项

Kidsville Survival Guide:Kidsville娃村营地生存指南,包括娃村的预定、入驻事项,娃的衣食住行建议,过往的常见问题,娃的安全保障。基本上能想到的所有问题都在里面。

我开始打算SUV+帐篷的露营模式,赶紧在Kidsville娃村注册排位置,一周后村长Don确认分配到营地。

看完家庭生存指南后,估摸着沙漠里住一周帐篷娃吃不消,所以临时决定选择房车模式。联系了几个微信群里租房车去火人节的群友,要么满员,要么不理我,要么价格奇贵(我和娃吃住要7000美金+),于是被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回头来看,准备不仅挺有乐趣,同时也是火人节的核心共同价值:激进自立。

临行前一周的周末阅读了三大指南,储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在网上订好了房车(拖车,价格很实惠,每天不到150美金),买好了食品(方便面+八宝粥+豆豉鲮鱼+午餐肉+各种小零食)和水(40升瓶装水+20升电解质饮料)。

准备过程不仅了解黑石城和火人节的前世今生,社区组织模式,可用资源,还节省了一笔,总花费差不多1500美金就搞定了。准备过程中也认识了一些走商业路线的朋友。相比而言商业路线确实省时间,但代价也是失去了在准备和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探索火人节的乐趣而火人节最大的价值,也是在精神层面提供体验、探索和思考。

准备过程中最头疼的其实是礼物,赠予是火人节的核心共同价值之一。送不是问题,问题是送啥。问了几个去过的群友,他们都说随意。 随意是最不好办的,最后翻箱倒柜把Sabrina留在我家的一堆大熊猫钥匙链找了出来,再加上自己手工做的几大包麻辣萝卜丝,就这么上路了。

IMG 2181
我最爱的麻辣萝卜丝。虽然熊总强烈反对但我坚持带上路了。嗯,全手工打造,邻居们很喜欢。

3.2  出发

出发当天上午9点到达车主Mike & Jessica家取车,因为拖车接口问题,Mike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装好。小两口很热情的给我讲解了注意事项,Mike因为加收了150美金的清洁费,不断强调我们回来不用清洁拖车,交给他就行。而我也是很感激Mike的,因为很多车主怕脏都不愿把车租去火人节,我在最后几天还能租到车其实已经幸福感爆棚。

IMG 2193
车主Mike不仅动手能力极强,还很帅....

到达黑石城是晚上11点,3万辆车在2-3天内陆续入城,必须排队。我们大约排了两个小时,到达入口时凌晨2点。

兔子先生模样的Greeter给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对我强调了火人节的共同价值,欢迎我来到为期一周的乌托邦。

Greeter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跨入这个门,意味着你进入了真实生活的平行世界,这就是你的精神家园,你可以忘记门那边的规矩和限制,你的各种账单和各种利益关系,你会真正的作为一个人(Human)而活。如果幸运的话,你或许可以寻找到内心深处的自己,你会真正明白你是谁,你想要什么,你存在的意义。

突然感觉压力有点大,身边朋友都以为我是来浪的,我也这么以为,结果没想到是来上哲学课的。而且直到结束也不知道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存在的意义 o_o

入城时Greeter会发三个重要文档:地图、活动手册、生存指南。其中活动手册对我们这样的新手非常有用,我基本都是照书玩。但老烧民感觉都不看这些的。

 

3.3  儿童村

儿童村Kidsville在黑石城比较中心的5:15E(5:15是时针方向,E是圈层数)位置,每年举办方都预留同样位置给Kidsville,村长Don居住在湾区,每年都会提前来准备,Kidsville登记的->  网站 和 Kidsville Survival Guide也是她在维护。

儿童村营地免费,依靠捐款维持准备工作(营地许多公共物品的购买、存储和维护),明年准备带娃去儿童村的家长记得paypal捐款给村长:queenkidsville@gmail.com

整个黑石城是一个自组织的大社区,Kidsville也是一个自组织的小社区。所有的营地维护工作都是由家长报名志愿参与。我报名参加了每天21-23点的GOD(Greeter On Duty)引导员工作。临走前同另外一个志愿者把村旗和营地保护网给收了起来。体力劳动,干的蛮开心。

关于带娃的所有问题,包括吃喝、营养、防晒、出行、安全等等等等,Kidsville Survival Guide基本将所有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准备工作都事无巨细罗列清楚了。唯一的缺点是只有英文版,对家长阅读有一定要求。(有兴趣翻译的同学,欢迎同我 联系

手册里甚至包括在各州如何有理有据的给娃请假。我贴一小段大家体验一下美国文化。

Just say: "My daughter/son will accompany the family to an important religious observance she will be leaving after school Friday the week before labor day, and will be back Tuesday after Labor Day, we appreciate your understanding."  No more, no less.

If they ask which religion, just say in your most calm and assertive voice "We are very private about our religious matters, thank you for understanding.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again after Laborday"

If they ask if you are going to "Burning Man" because your daughter is so excited that she can't help talk about it. Neither deny nor confirm, just be calm and assertive and say "Our religion is a very personal and private matter, thank you for not asking any more questions."

Don't ask for homework for the period, it will induce unnecessary stress, kids should not be expected to make homework during a week-long important religious observance. If they ask you to do homework, calmly say, "We will be so embedded in our religious observance that there won't be time, and thank you for suggesting it"

Kidsville Survival Guilde

3.4  参与建议(掉坑预警)

不跟团

不要跟商业团,Period。但几个朋友凑着一起去,是没问题的,毕竟人多好玩。不要组大队伍,两三家组队最好,这样互相有照应,而且也有很多机会同各色邻居们交流。

尽量租RV

黑石城虽然是沙漠,但气温并不高,避免太阳直射就能避免高温,所以搭大型帐篷是没问题的。但最方便的住宿方式还是RV(含Trailer),RV能解决几个大问题:洗澡,洗漱,做饭,洗碗、充电(带发电机)、保鲜(带冰箱)。

RV的清水一般在30-50加仑之间,3人省着用基本够。燃气做饭足够。发电机主要供给空调和充电,我带了10gal汽油,用了大概5gal,主要是气温没有我想象的热,基本没开空调。

多带油是有好处的,离开时可以撑到更远的加油站,避免排几个小时加油的痛苦。

租车公司租赁RV很贵,可以在RV Share等平台上找找,我就是在RV Share上找到的,不仅便宜,还能认识新朋友。

水和卷纸带足

这次我们父子俩总共带了60升的饮用水和饮料,人均每天4升,差点不够。感觉安全的预算人均每天6-8升。

大卷纸(Paper Towel) 带了3卷,用完了。因为卷纸的用途特别多,为了节水,我洗碗前后都会用卷纸擦一遍,耗费特别快。建议预算人均2-3卷。

多带中国特色食品

出发前我在大华做了次集中采购,买了很多中国的食品,火人节时散发给邻居,获得了广泛好评。我带了两盒自热火锅和米饭,邻居看到都惊呆了,说想不到中国居然有这么好吃的方便食品。在大华顺手拿了几个香飘飘奶茶,冲泡好给邻居喝,邻居也是赞不绝口。其他还有啥八宝粥,螺蛳粉,花生酥,旺旺雪饼之类的,都非常受欢迎。

到达黑石城前加满油
 
黑石城外最近的一个加油站大概30公里,随时排长队。如果要避开加油队伍,必须能够冲出来150公里开外的Fernley小镇,往返300公里朝上,所以进城前一定要加满油,而且最好多带点备用油,以备不时之需。
 
带厚垃圾袋
 
因为所有的MOOP都需要带离黑石城,8天积累下来的垃圾也不少,所以结实的大垃圾袋非常必要多带几个。我带的是家庭常用的13gal白色垃圾袋,事实证明不太适合火人节这样的场景,主要问题是不太结实,如果拿来拿去比较容易损坏。建议携带那种很厚的黑色垃圾袋。
 
外套及防护装备
 
黑石城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再加上人类活动,比较容易起沙尘暴,所以好的防护装备也很重要,主要是护目镜和口罩。我这次掉以轻心,带的射击用护目镜,不能全方位遮挡,风沙起来就只能原地闭眼卧倒 -_-….
 
沙漠里面昼夜温差大,黑石城的白天还好,只要不直晒都能抗住,但晚上温度能突然降到16摄氏度以下。我们还需要点篝火取暖,所以带上厚外套保暖非常重要。
 
电动车交通
 
我这次租的Trailer放不下自行车,于是在我就把家里的9号平衡车和小米电动滑板车给带上了。
 
事实证明带电动车也是很好的选项。黑石城非常大,靠自行车交通感觉还是比较累的,电动车就会轻松很多。但电动车有三个缺点,一是基本需要每天充电(我有一天忘记充了,结果第二天在路上罢工…);二是电动车的轮胎尺寸小,应付黑石城里某些凹凸不平的路面比较吃力;三是电子结构,多了故障点,一但出现问题就会是大写的尴尬。
 
黑石城的自然环境对电动车也是严峻考验,我的电动滑板车最后一天就充不进电。想起来也是蛮幸运的,如果前两天出问题,我的体验估计会完全不一样。
 
多准备礼物
 
Ethan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动画贴纸,加上Sabrina留下来的十几个熊猫&川剧变脸的钥匙链加持,基本上就是我们准备的礼品。
 
我的感受是:完全不够用。但也是有收获的,大熊猫和川剧变脸非常有地方文化特色,自己轻巧容易带,对方也很容易保存,拿来做小礼物非常合适。好几个邻居拿到后就直接挂到钥匙串上了。

4.  儿童村体验

4.1  回到过去

在儿童村住到第三天的时候,我就有种很强烈的回到自己儿时的感觉。

前两天Ethan在儿童村内活动,我基本都跟在他的身边,这也是我平时带他出去玩的习惯,Ethan比较好动,在公共场合很容易跟丢,一旦跟丢我心里就会紧张。

第二天晚上我做GOD值班的时候,有个妈妈过来跟我聊天,聊到她有注意到我一直跟在娃身边。她说她第三次来火人节了,第一次也很紧张,觉得这里有各种奇奇怪怪的人,所以随时都跟着娃。后来发现这里的人都非常友善,于是便慢慢开始放养,娃自己在村里玩,偶尔过来看看就行,不用一直盯着。

接下来的几天Ethan基本就是下午自己找小朋友玩,我做好晚饭后,远远的喊他名字,他回来吃完饭又出去找小朋友玩了。有一天下午Ethan自己乘坐花车出去逛,还不知道在哪儿画了两幅油画带回来。

这真是带起了我童年的回忆,我小时后就是每天吃完晚饭自己出去找小朋友玩,玩到要睡觉了我妈再把我叫回去。

那个时候,父母不用担心娃安全问题,也不用愁娃的社交和玩啥

不知道去哪儿画的油画,还像模像样的....
Ethan自己坐花车出去逛了一趟,回来带了两幅自己手绘的优化,有梵高的赶脚....
闲逛给妈妈画的明信片,没带邮票也寄回家了....
闲逛给妈妈画的明信片,没带邮票也寄回家了....
七龙珠粉丝,看到Ethan很兴奋,说你就是昨天那个“孙悟饭”吧
七龙珠粉丝,看到Ethan很兴奋,说你就是昨天那个“孙悟饭”吧

4.2  娃的快乐很简单

儿童村有很多家长带了不少玩具,有个家长还搭了个小图书馆,但总体而言玩具还是非常匮乏的,就两个跳床,还有几个破烂的塑料小车。我真是没想到,就这么几个破玩具,能承载几十个小朋友玩一个星期不仅不腻,还大家每天都一副excited的欢乐表情。

后来我发现玩具只是小朋友们交流的载体,小朋友们没有大人跟随的时候,各种交流是非常多的,除了玩具,他们会邀请对方到各自的“家里”参观,会把自己的新奇小玩意共享给大家体验,会集体坐成一圈讲故事(包括鬼故事 T_T),会把仅有的几个玩具玩出各种新花样,而每种新玩法都会让他们乐此不疲。

我甚至看到有小朋友吐槽她妈妈的糗事,一副“我妈这么笨,没我怎么办啊”的表情,还激起了其他几个娃的共鸣,纷纷献计献策。 -_-

有一群快乐的娃陪着,这就是快乐的源泉。

简单。

但在现代社会确又那么难。

一个蹦床可以给几百个娃带去一周欢乐,真是不可思议....
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Play Ground,承载了儿童村上百小朋友的快乐

4.3  大小娃相处其实不难

我一直认为大娃同小娃相处时比较困难的。通常大娃不喜欢跟小娃玩,而小娃又喜欢缠着大娃。但儿童村的几天让我改变了刻板印象。

有个叫Erin的11岁小姑娘同妈妈从纽约过来,首次见面她用生硬的普通话跟我打招呼,给我印象深刻。我问她怎么会中文,她说:I can choose spanish or chinese as my second language, but you know, I’m from New York.

Erin和其他几个的Teenager同小娃们关系很融洽,Teenager们会在游戏中提醒小娃注意安全,带着小娃们一起玩,带着小娃们唱歌,讲故事。

感觉真的很温暖。 

IMG 2781
Ethan带了学校布置的作业,最后两天在我的提醒下开始补作业。他在玩耍时同其他小朋友说有些题目不会做,于是就有个Teenager主动跑过来给他辅导作业。

4.4  友善环境能让娃更开朗

某天有一对家长专程来我的营地找我聊天,问我是不是Ethan的爸爸,我说是啊。他们接着跟我说Ethan这几天在他们那一片跑来跑去,同大家聊天,非常的活跃和友善,他们非常开心也很喜欢Ethan,所以过来跟我打个招呼。

其实现实生活中,Ethan虽然活泼,但在陌生大人面前基本还是非常拘谨的,按照熊总的话说就是“八杆子打不出个屁来”。所以Ethan的表现让我有点意外。

我相信这就是环境的力量。我们现实生活的环境和黑石城环境最大的差异可能就是“友善度”,在更加友善的环境下,娃的交流天性就会自然呈现。

出发前,我给Ethan说我们要去沙漠里住一周,他回答“well, 好吧”

离开前,Ethan主动问我:爸爸,明年我们还可以再来吗?

烧民们都很友善,Ethan也喜欢同大家打招呼,还遇到了不少华裔,这两个台湾帅哥是Ethan在爬塔时遇见的

4.5 陌生人的信任=环境安全感

火人节通过友善和热情将整个社区打磨成了一个陌生人高度信任的环境。虽然几万人社区不可能人人都值得信任,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会很自然的对陌生人充满善意。而这种善意,又会提升整个社区环境的安全感。

黑石城双方问候的默认礼仪是拥抱。这个我适应了好几天,适应以后发现拥抱真的可以很快拉近陌生人的距离。

我的邻居小伙Lee搭帐篷时我路过顺手给他拿了瓶啤酒,他表示感谢给了我一个拥抱,他的女友Maria也过来跟我拥抱…然后寒暄了一阵就感觉很熟悉了。接下来几天我们经常一起聊天和分享食物,Ethan也没事就去邻居帐篷聊天,玩游戏,弹吉他唱歌,我感觉Ethan在邻居帐篷呆的时间还更多点。

IMG 2731
有天晚上我去邻居帐篷听弹吉他,看见Ethan已经躺在Maria的怀里睡着了....很温馨....

4.6  没有网络,但有更高质量的交流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患有“没手机就焦虑”综合症,我也是患者之一。

黑石城虽然有手机信号,但因为人口过于集中,估计网络负载太大,上网基本没戏,打电话差不多三十次能接通一次,而且接通一分钟内就会断掉….出于职业习惯,我在黑石城逛的时候会不自觉注意通信设备,果然第三天被我发现某个塔顶装有小站。于是晚上我爬到塔顶打了个电话,享受了十分钟同外界连接的特权。

离开黑石城到达有网络的地方后,几百条消息扑面而来,嘟嘟的提醒声持续了好几分钟,告诉我:Welcome back to the real world. 停下车把消息看了一遍,好像一周里网络世界发生了很多事,但这些事仿佛同自己又毫无关系。

在黑石城的一周,虽然缺乏网络同外界沟通,但也很自然同身边的人交流更多。我的邻居来自英国、德国、纽约、新泽西、德州、西雅图,大家晚上吃完饭没事就聚在一起聊天。我隔壁的Nick是俄裔,他在印度旅行过半年,而我在印度居住过3年,所以我们居然还找到了很多共同的话题和记忆。

不得不说美国人普遍还是很有趣的,晚上围在火炉旁边聊天轮流讲故事,时不时大家就会被逗得哈哈大笑。真的很欢乐。

如果说网络的交流可以更高效的获取信息和知识

那么传统的交流可以更高质量的构筑信任和传递快乐

DSC 0428
3岁,8岁,11岁,每天都混在一起玩

5.  火人节狂想曲

5.1  火人节信仰教 

在中文社区里,火人节有点像嘉年华,大家聚在一起玩的地方。但通过同几个老烧民聊天,我感觉火人节对很多烧民而言算是一个另类的宗教信仰了。

这些老烧民基本每年或者隔年就来火人节,而且他们认为自己并不是来玩,而是“回家”。他们认为这里提供了让他们按照自己理念生存的可能性,是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家园”。(邻居Nick对我说火人节帐篷才是他真正的家,而不是新泽西的房子,我还是有点理解困难的)

大部分的老烧民都在为这个社区不断奉献,而且是心甘情愿和乐在其中的。这我只能用信仰来解释了,只有信仰,才能跨越“得失““收益”,不求回报全身心投入还能感受到平静和快乐。

IMG 2786
在儿童村认识一个纽约来的爸爸,女儿两岁半,在村里光着脚连爬带跑,今年已经是第三次来火人节了。虽然我没有问,但我相信火人节也是这个年轻爸爸的信仰。

5.2  自我激励可能是激励的终极模式

黑石城的几天,我不断看到各种有趣的人和事,以及让人惊叹的艺术品。特别是很多大型艺术品,感觉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心血,艺术品的主人拿来黑石城展示,没有收入,没有奖杯,还可能产生各种花费。这种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是基本绝迹的,缺乏物质或精神的激励,很多时候如同没有引擎的汽车,缺驱动力。

那么是什么在激励他们完成了其他人在物质精神激励下可能都无法完成的作品?

我想起了很久前看的一个TED Talk视频,记忆尤新,再分享一下。

5.3 自由在杂乱的探索新边界

美国社会两股截然不同而又交互缠绕的力量,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这种截然不同带有一定的地域性,我个人体验非常明显,洛杉矶和纽约就是极倾自由主义,盐湖城和中西部州是极偏保守主义。

自由主义在持续冲击现有社会组织的各种边界,同性婚姻、LGBT、女权运动、平权、大麻合法化等等都是典型代表。黑石城烧民作为自由主义代表,更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所以在保守的华人社区,火人节形象并不太好。

虽然我个人偏好保守主义。但不可否认,自由更能好保护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爱因斯坦 <自述>
IMG 2617
Ethan参加了一节“柠檬为什么能发电”的小讲座,看看主讲Dr. Lemonade装束,感受一下。讲座的过程也是各种意外... 或许在比较保守的人看来,烧民们的行为有点“疯”,但这也是探索新边界的一种方式。

自由主义者们创造的各种遍布黑石城的艺术作品

Previous
Next

5.4  机器人时代的社会演进形态?

明年美国总统换届,今年出道的华裔总统候选人Andrew Yang可算是另类黑马。我虽然不同意他的大部分执政理念,但我支持他,除了他的华裔背景,也因为所有候选人中,只有他看到了未来。

Andrew对未来核心问题的描述很简单:

农业时代人民群众都以种地为生,后来机械化不需要那么多人种地,于是劳动力就逐渐转移到工业,现在美国农业只需要3%的人口就足够。随着工业逐步自动化也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于是劳动力逐渐转移服务业。

接下来随着工业4.0、人工智能、机器人不断的演进和发展,生产效率持续提高甚至实现跨越式提升。那么等未来工业服务业只需要3%的人工作时,剩下的人口如何向社会提供价值(依靠什么生活)?

这个问题答案或许有一部分就在黑石城。黑石城运转非常依赖人,例如人际间的互动,形态各异的花车,没啥用的艺术创作,这些带有感性色彩或灵感突现后形成的产品或服务,都无法被机器取代。

再进一步,如若多年后机器人劳动代替了人类,那么人类社会的分配和交易逻辑都将被颠覆。黑石城这样的模式可能就不是“乌托邦”,而会成为现实。

来看看火人节各种各样的“无用的”花车(mutant vehicles)

IMG 2238
IMG 2320
IMG 2407
各种奇怪的彩车供烧民乘坐
IMG 2568
P1040989

5.5  理想会被现实打败,但理想主义不会

理想被现实打败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场景。

我们生活在一个市场化的商品社会中,而理想很多时候是尝试挣脱商品社会的边界,这种尝试在商品社会中本身就注定失败。但失败其实很难改变内心对理想的向往。这种向往或许被压制,但会躲在内心某个角落。

黑石城被很多烧民称为“平行世界”,也因为这个每年9天生命周期的城市为烧民们内心某个犄角旮旯对理想的向往,提供了一个临时的“家”。

例如去商品化。我成长过程是社会持续商品化的过程,市场化+商品化=效率+繁荣,这是过去二十年经济发展的亲身经验。但是效率+繁荣=幸福快乐 么?从一定角度看成立,但从另外角度也能看到在更好的物质条件中,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离异,越来越多朋友焦虑或抑郁,越来越多朋友对生活环境失去了安全感。

去商品化能解决这个问题么?我不知道答案。

但我知道在黑石城你可以感受到理想主义的美好:脱离了商品社会的束缚,与陌生人肩并肩,一起重新感受和探索这个熟悉但又陌生的世界。

去商品化水果冰
去商品化射击
去商品化游戏
去商品化饮料
去商品化魔术表演
去商品化自绘明信片
Previous
Next

6.  数字中的火人节

作为一枚理工男,相对于直觉,我更相信数据,numbers never lie。在查询火人节的各种数据时,意外发现火人节每年都有详细的烧民调研数据Census,站在宏观视角提供了许多有趣维度的观察,非常有意思。

火人节官网的Census人口统计栏目-> 人口统计

2018年的完整统计报告-> 2018报告

火人节的Census是官方的志愿者项目,每年有300左右的志愿者参与,从调研目标,方法论,问答设计、数据呈现各方面都是非常专业的。这也可以看出来火人节并不是一群“文科生”的活动,专业理工男在这里也很主流。

一些有趣的统计数据,在这里以FAQ的形式分享一下。

问题1:火人节有这么大吸引力么?
答案1:过去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明确有意愿再回火人节的比例稳定在75%左右

问题2:火人节真的做什么都不用花钱么?
答案2:火人节官方提供“袋装冰””饮料””房车补给”收费服务。我7天中买4袋冰花了$28,其他时间没有花钱。很多烧民对这几项收费服务也是反对的,他们认为官方收费服务破坏了火人节的“纯洁性”。统计数据显示火人节有35%的烧民全程没有过金钱交易

问题3:你确认火人节真的适合带小孩去么?
答案3:家长调查显示,2018年3.2%的家长带娃参加火人节,其中94%愿意以后会继续带娃来;96.8%的家长没带娃参加,其中64%的家长有意愿以后带娃参加。这个数据跟我感觉基本一致。

问题4:火人节那么多奇奇怪怪的人,到底安全么?
答案4:超过90%的参与者感觉“非常安全”和“很安全”

问题5:火人节的体验如何?
答案5:接近90%的烧民反馈体验“非常好”和“很好”50%的烧民认为黑石城是个大家庭

问题6:参与火人节会对我们带来什么改变么?
答案6:80%的烧民认为自己有了更开放的思维。大部分烧民都认为自己某种程度受到了鼓舞。

问题7:黑石城和现实世界到底有什么不同?
答案7:下面3个问题显示了黑石城与现实世界的对比:

1)你是否感觉你在现实世界的身份(教育、工作、阶层)会影响你同他人的沟通?
黑石城居民40%认为完全不受影响,现实生活中为10%

2)你认为自己是否可以不受约束自由表达情绪?
黑石城居民近45%认为自己可以自由表达,现实生活中为15%+

3)当陌生人向你微笑的时候,你认为他们的真实友善度?
黑石城居民近70%认为非常友善,现实生活中为20%+

7.  后记

这篇文章差不多断断续续码了3个周末。

十年前同身边的人和事还没有现在这样well connected的时候,有空就喜欢码码字,也是一种沟通方式。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忙,码字兴趣不断下降,最近两年基本停了。
 
在码这篇攻略过程中,仿佛又找到了12年前坐在Seawood宿舍飘窗上,看着海景听着音乐,快乐敲击键盘的自己。
 
不同的是,那时的我,256kbps网络对图片过敏,码字用Live Space,相片靠单反。现在的我,200Mbps,Elementor编辑器,相片靠手机。
 
12年前的火人节,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无论什么样子。谢谢。

 

PS. (2019/11/3)

有朋友问我全程预算,下面粗略估一下:
1)门票 & Vehicle Pass:含税费约$650  (12岁以下小朋友票价为$0)
2)  租车:约$800   油费:约$200
3)食品+饮料:约$150
4)Tow Package:约$400 (这个属于汽车装备,可重复使用)

感谢:

苏导提供本年度火人节体验机会
熊总批准本次活动预算
Mike&Jessica提供拖车租赁
Don提供儿童村营地
Sabrina提供熊猫钥匙链礼物

备注:

有兴趣带娃参加欢迎加我微信:610699
有意翻译儿童村英文指南的同学及能拿到团体票的大佬欢迎同我联系,谢谢谢谢:

Fair Trade

如果阅读过Peter的著作,应该会明白他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不是缘于公平贸易,而是综合了“环境污染”“带血劳动力”“货币操纵”“补贴倾销”等等不公平贸易手段的结果。Peter的主要诉求是:“Fair Trade 公平贸易”。而这个主张就是川普在宣战期间不断强调的核心理念。所以Peter在Trump上台后被重用也是对川普宣战期间承诺的一次确认。

我们来看看Peter提出的制造业回归美国难度有多大。美国对中国进口的$4820亿货物中的几个大类:电子类$1330亿,机械类$1040亿,家纺类$280亿,玩具类$240亿,鞋袜类$170亿。最大的两类占到了50%以上,这两类在制造业中技术含量较高,相对其他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度要低,未来也有较好的成长前景,是最好的回归品类。这类制造业要回归美国,面临最大的问题是配套。

电子制造业分工很细,一个产品涉及几十上百家下游供应链企业是很正常的事。连富士康这样不断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大厂想要迁出中国都很困难,其他中小厂要想迁出产业配套极其完善的中国,别说是到成本更高的美国了,就是到成本更低的印孟缅泰,那都是自讨苦吃。所以要让电子制造业回归,短期来看基本是任务不可能。如果只是加几十个点的关税,这部分成本最后估计还要消费者自己扛。机械制造类是相对靠谱的回归品类,自动化程度较高,对配套的要求也没那么多,只要政府的政策得当,回迁一部分也是有可能的。

家纺玩具鞋袜这些劳动密集型品类,要回归美国除非闭关锁国。因为技术含量低,配套要求低,竞争就是比拼人工和物流成本。这些品类如果要迁出中国,那么首先会被其他的第三世界国家承接,而不是回美国。现实也是这样,这类制造业越来越多的迁往印度 孟加拉 越南 泰国 缅甸 尼泊尔 埃及 哥伦比亚 墨西哥 等等等等。

所以Peter虽然看到了美国对中贸易大量逆差的内因,但还是没有靠谱的解决方案。他提的几个问题美国独自解决不了,只能靠协商或制裁来推动。即便中国配合解决,制造业也只能回归一小部分。

而这为了这一小部分回归要付出的代价?小一点可能来波衰退,大一点美国撕裂也不是不可能。各种画面太美不敢想啊。

优秀的绵羊 断章取意

反思能力是精神生活的关键,而独处则是反思的前提。 –Preface

在他们三四十岁的时候,他们是社会公认的有成就的医生、律师、学者、商人,但他们往往让人感到,他们不过是一群在终生竞争的集中营里茫然的生还者。 –C1

太多的学生,在头一两年里就如同在跑步机上循环,突然有一天感受到维基骤然降临,如梅梦初醒一般,对自己之前所有努力付出而到底为了什么感到惶恐 –C1

许久以来,学生们对教育的认知已经固化:回答问题,完成作业,考试得高分。 –C1

事实上,我们都是抱着从众心理,在一条久经测试过的职业道路上,步步谨慎,步步为营,确保自己能够在几年之后有所收获。 –C1

他们一直被不成功的可能性套上枷锁,害怕失败,这种心理从他们的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将来不成功时就已经播下了种子。对于精英学生来讲,失败,哪怕是短暂的失败,都会影响到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定。 –C1

当你的生活中没有被给予犯错误空间的时候,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不给错误任何机会。这一切使得人对风险极力回避,这也是为什么精英教育阻碍个人成长的一大原因。 –C1

大学教育的本意是提供机会给年轻人去尝试和探索,让其发现新的角度来观察这个世界,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内在的新的能力,但是因为学生们都不甘落后于他人,而且每个人都要保证自己多才多艺,因此大学教育的本意已经荡然无存。  –C2

在众人做出相似的决定之时,能做出一个不同的选择绝非易事。 –C2

我们不再去考虑成为一名教师,一位神父或者一位工匠。从事这些职业简直就是浪费名校的教育。我的父母会怎么想?我的朋友又会如何看待我?在毕业后20年在纽约举办同学会之际,当初的同班同学个个都是社会精英时,我又该如何面对他们?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难道我不应该在这些人之上吗?当你一旦陷入了这种思考的深渊,你就给自己的双眼蒙上了一层布,整个世界都在你面前消失了。 –C2

个人履历的竞赛,就如同两国之间的核武器竞赛。没有一个国家需要2000颗核弹,除非另外一个国家拥有19000颗核弹。没有人需要11项课外活动,除非另外一位学生参加了10项课外活动,那么其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唯一的答案就是超越他人。 –C2

无论是张开双臂拥抱孩子,还是攥起拳头给孩子施压,都是源自家长对孩子过度保护的冲动。引用作家Peggy Orenstein的话,最可怕的一种误区是,家长认为,只要从小做对每一件事情,让孩子少受罪,那么孩子就能够获得一个稳定并安全的世界。 –C3

The Pale King这本书的主人公讲得更贴切:“我的家庭就如同一家企业,我的价值取决于我上个季度的业绩。”该书作者David Foster Wallace观察到,生活在精英家庭的孩子挣扎于“被认可“和”有价值”之间。用研究人类个性发展的专家Michael Thompson的话来说:“孩子一直认为自己是独立的,自由的,但其实他们不过是走上了一条完成父母使命的道路” –C3

来自优越条件家庭的青少年经历抑郁、焦虑、身体不适、使用毒品的比例是最高的。22%来自经济优越家庭的少女被诊断未有抑郁症。私立高中11和12年级的学生心理障碍的普遍性是公立学校同龄人的2-5倍。当出现问题时,家庭条件优越的家长比其他家庭的家长更不愿意去面对问题,其中部分原因是他们会把问题归咎于孩子的不成熟。 –C3

优越条件家庭的亲子关系是所有群体里最弱的,与贫穷家庭相比亦然。借用列文医生的话:“赞美代替不了温暖,浮夸的自信代替不了自足的能力” –C3

就算你自己的家庭或父母是理性的,他们也会显得力不从心,因为其他家长并不理性,因此学校也就不理性,甚至整个社会都不理性。 –C3

如今,我们的社会对儿童和青少年的教育和关注视乎就围绕着单一的目标而建设。在过去,我们所大力提倡的价值观:好奇心的培养,道德观的树立,社区归属感的建立,民主,公民意识的建设等,都已经不见踪影。 –C3

父母一心想培养孩子的“自信”,但这种“自信”是一只需要源源不断的外界认可才能持续饱满的气球,一旦触碰现实,它就会爆破。 –C3

当一个孩子追求的是受人肯定甚至被人羡慕,那么这样的需求就是个无底洞,因为他与追求被人爱是没有关系的。 –C3

为了迎合父母的需求而建立起来的“自我”是一种“伪自我”。 –C3

出来了初出茅庐对职业的追求,整个教育体系在一代人身上催生了可怕的世俗的态度:盲目的野心,对风险习惯性的回避,霍布斯式的物质唯上的野蛮性竞争。 –C3

“人文学科”原本就是关注个人存在的价值和使命,与职业如医生,律师,科学家或职业经理人并无关系。 –C4

学校默认了社会的价值取向:物质的成功等同于人品、尊严和幸福。 –C4 “教育是当你忘记了所学的一切之后所存活下来的那一部分”  –C4

在种种讨论,对话和激辩中,我们妄自认为,铸成幸福生活及健康社会,只需要经济实力足矣。 –C5

做为一个人,你要相信自己不仅限于能为企业产出多少利润或为国家贡献多少GDP。追究大学的使命是什么,无异于追寻生命的目的,即社会存在的意义以及人存在的意义。 –C5

思考实际上市培养出思辨的习惯,并把这一习惯运用于实际生活中。简单来讲,学会思考就是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身边任何事物,不自以为是,不妄下结论。 –C5

“教育是一种自我疗伤” –C5 大学的使命是成就一个更有意思的你。你认为成为“有意思的人”对你最重要,而且你认识到你将是陪伴自己终其一生的唯一人选。 –C5

一个人之所以有意思,是因为他大量阅读,习惯思考,放缓脚步,投入深度对话,并为自己创建了一个丰满的内心世界。 –C5

我们还有一种创新,那是一种“生活创新”,依赖于“精神想象力”。这里的“精神”并非“精神面貌”,不存在对与错,“精神想象力”意指一个人有能力摆脱固有的生活方式,以最大尺度去想象所有的可能性,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C6

拥有“精神想象力”绝非易事,与其相关的是个人品质,而非理智,我们既不能通过学习,也不能通过竞赛获取,因此很多精英学生对它感到陌生。发挥“精神想象力”,尤其是面对家人和朋友的阻力,需要巨大的勇气。 –C6

如果你不保守求稳,现实就会让你的生活变得不稳。这是生活给予的简单回馈,很现实也很犀利。 –C6

他是一位大众眼里的成功人士,但是在他自己心里,他是一个失败者。他拥有“精神想象力”,但不具备勇气克服对舒适生活和外界认可的依赖性。 –C6

做自己喜欢的事本来就是一碗实用性极高的鸡汤。当你选择你感兴趣的事情,你将会更加努力,将会收获更多。 –C6

创建属于自己的生活的前提是,我们先要铲除整个教育系统潜移默化的在我们心中播下的那颗种子:恐惧失败。面对失败,要学会坦然面对,这就是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经历失败最大的收获应该是,让每个人清楚的意识到失败并非世界末日。—C6

哈佛校长Drew Gilpin Faust向哈佛所有大一新生推荐Kathryn Schulz的书《Being Wrong》,该书倡导“质疑是一种技能,犯错是智慧的基础”,一直成功并不是能力的体现,而是脆弱的表现,因为出于害怕失败,个体往往放弃一些让人生更有意义的机会。 –C6

Samuel Beckett告诫我们“虽败犹荣”的道理,这里“荣”指的是个人的收获和成长。 –C6

成功与失败就像是孪生兄弟如影随形,但是不论我们的目标是伟大的还是平凡的,我们尝试走自己的道路的理由是:这将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选择,自己的错误。—C6

想象力的本义就是为现实的世界注入新鲜血液,之所以你会畏惧“不可能”的事情,是缘于未知,因为未曾有人做过,或者至少你未曾尝试过。 –C6

为了事情自身而做事情,不计较结果,都是值得的。事情最终是否能够得到外界的认可不受你控制,但是,你可以掌握在手心里的是事情本身和你对他的热爱。任何工作的最终收获也是如此。 –C6

根据我平时对来自不同经济阶层的朋友和学生的观察,我简单的补充一点:平时生活朴素本身就是一种自由,因为你能更适应简单的生活。 –C6

事实上,最好的领导者就是思想家。思想家指的并非学术界的学者,而是能够以批判的视角来审视自己所处的组织和社会的人士,他们能够把批判落实到实处。思想家具有叛逆思维:不只是解答问题,还提出新的问题;不只是完成任务,还思考任何一件事情的价值所在;不只是用于冲锋陷阵,更重要的制定新的战略方向。拥有领导力不亚于重建自己,最核心的元素是勇气和想象力。 –C7

你是否知道自己的理念和原则是什么?如果不清楚,那么你很可能随波逐流,接受最时髦的事物,并且不知道你的言行正在受其影响。 –C7

教育所探究的是知识的产生过程,是对知识的溯源,而不是去接受现有的知识;学生不是吸收知识,而是对新旧知识进行思辨。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收集信息,而是论证。 –C8

新人类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学习的广度,跨学科文化知识,信息敏感度以及待人处事的灵活度”。 –C8

在卡夫卡眼里,书籍就像一把斧子,为我们结冰的内心海洋开出一条道路。 –C8

我越来越深信,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所成就最伟大事业,是以最朴素简要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见。在上百人的大会谈天说地的人中,也许只有一人会思考。在上千个会思考的人中,也许只有一个能洞察和表达。 –C8

真正懂我们的是故事,而不是数字。 –C8

即便来自美国最顶尖的文理学院的学生,他们选择的课程所体现的也是极其狭隘的专业范畴,这是上一代人无法想象的。其导致的结果是,学生面对复杂的问题,不能自如的跨领域全方位的分析原因。我们的大学培养了一批认知狭隘的精英。 –C8

我们为了追求高效的社会,过度依赖标准、测试、规章制度、精神药物、电子表格、甚至对它们上瘾。社会和公司的每个角落似乎都要依赖各项管理机制来运营,人对社会参与已经不像人,更像是机器人。 –C8

教育既不是为解决工程类问题存在,也不是为灌输大量知识而存在。 –C9

学校之间最关键的差异永远是学生群体。 –C10

相比较而言,非顶尖学府的学生更容易有趣,有好奇心,开放,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更具有感恩之心。同时,他们不会那么咄咄逼人或自命不凡。他们更像是伙伴,而非竞争对手。 –C10

不论就读于哪所大学,一定要学会主宰自己的教育,而不是让教育来支配你。 –C10

过去30年间,高收入和低收入家庭孩子的学习成绩差距扩大了40%。 –C11

很多时候,能够得到公平对待本身就是一种特权。 –C11

要想真正懂得与自己背景不同的人,你只能实际进入他们的世界:不是去进行所谓的“奉献”,更不是请人喝杯咖啡嘘寒问暖。你要做的,是真正把对方当成与你平等的人。 –C11

统治者们所接受的教育只会告诉他们如何在系统内工作,所以他们根本不会思考是否还可以创造一个更好的系统。在精英治理社会,统治者们大都是一群专家,用索尔的话说是一群“高智商笨蛋”,是一群“缺乏大视野的人”。没错,我们需要专家,但我们不需要被专家统治。 –C12

美国现任总统奥巴的新书名为《无畏的希望》,可真正无畏的,只是他个人的野心。作为一名骑墙派人士,一个总是寻求妥协和共识的人,他像整个系统的其他产品一样,凡事都喜欢求稳。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高瞻远瞩”的人,但实际上,他的远见本身就是一种技术,所以他才会大谈那些“常识性的解决方案”。如果说政治是“可能性的艺术”,那么奥巴马作为领导人,他的失败就在于他无法想象更多的可能性,他只懂得在现实的框架内活动。 –C12

精英治理不仅自我封闭,自我强化,还会假公济私。如今我们到处可以看到权力阶层伤害他们誓言要服务的人:医生会接受医药公司的好处,即便有更安全更便宜的药,还是会向病人推荐医药公司的新产品;大学及教授一边提高学费,一边压缩预算,同时给自己猛涨工资;政客们放弃政治生涯,为了赚钱而充当利益集团的说客;立法人员纷纷离职,去他们之前监管的公司任职;CEO们掠夺自己的公司。 –C12

新的社会形态必须保证特权不会代代相传,这个非常重要。教育系统必须能调节整个社会的阶层系统,正如它在20世纪中叶所做的那样,而不是复制和繁衍。 –C12

我们希望孩子们更能够承受挫折,更自立,更有精神独立性,对世界充满好奇,更有创造力,更愿意去冒险,更愿意去犯错误。 –C12

我们都相信,或者宣称自己相信,社会流动性是必须的,但在内心最深处,我们都知道,社会流动性本身是一种零和游戏。大家都在拼命往上爬,有人成功,自然就有人失败。 –C12

我们真的要继续维持一个“赢家通吃”的社会吗?我们真的要继续人为的让教育资源处于匮乏状态,同时让我们的孩子为有限的空间互相厮杀,并进而陷入绝望和恐惧吗? –C12

刨出来个美国杂谈



记得有一个课程里面教过研究国家的PEST模型,我以为美国的模型是PESTLE,还需要加上Legal,以及Ethics。对于美国的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等信息,维基百科上“美国”辞条有详细客观的介绍。我说说作为有印度工作经历的中国人,对美国工作生活的思考

刚到美国的时,有一次时代华纳工程师来装宽带,我发现他带来的splitter,cable modem,test tool,cable,都是Made in China。诧异之余我检查了宿舍里一切有标签的产品,烤箱、洗衣机、烘干机是Made in Canada,微波炉、洗碗机是Made in Korea,热水器、冰箱、电扇、咖啡机、床、床垫Made in China。除了冰箱里的食物,我没找到其他Made in U.S的产品。

因为经济全球化,美国在享用优质低廉产品同时也由于本地劳动力成本高,生产逐步外包而导致制造业空心化。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美国依然在全球占据金融、品牌、技术等产业链的高端。不过美国高端产业带来的出口,无法对冲其对低端制造的进口(最近几年贸易赤字稳定在5000亿美金/年左右)。贸易赤字不仅意味着工作机会减少,而且这种逆差累计入美国的外债,会一定程度影响美国经济的长期竞争力及全球话语权。这种趋势从这些年欧亚特别是中国对美国的态度就可大致看出来。

事实上美国人的生活有一部分是建立在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之上(如中国的自然环境),而中国则通过常年大规模贸易顺差用自己的产品换取外汇储备,牺牲利益来提升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听过一个观点:一个国家从经济发展到强国地位确立,需要牺牲两代人,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都经过这个阶段。中国正在重复这条轨迹。

从整体的物质水平和文明程度来看,美国领先中国的确不止几年,毕竟西方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还在封建社会挣扎,即使过去二十年中国紧追猛赶,但无论物质或文明要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并不现实,这也是不少人希望移民的主要原因。我个人并不赞同把中美做比较,毕竟美国拥有的自然资源就决定了物质上其他大陆包括欧洲都不可能达到美国的平均水准。仓禀实而知礼节,高标准的物质财富同时保证了其高标准的社会文明。

受媒体影响,不少人认为美国已衰退,事实上美国是高位调整,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在经济和政治上依然会保持第一,当然美国政客们早意识到赤字不断增长对国家的风险,再这样持续几十年当联邦税收很大部分要支付债务利息时,联邦政府就面临技术上破产(2015年联邦政府为其债务支付了2230亿美金的利息。对,没看错,是利息。),因此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对本国贸易活动保护的动作会持续加强。

要了解一个国家,首先要了解这个国家的人。美国人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是从欧洲引入并经过若干年的演进而来,所以很多人会以为美国与欧洲类似,但并非如此。

美国不同于欧洲国家的最大特点就是移民国家的属性,我甚至相信在美国可以找到地球上所有种族的后裔。除了为数不多的印第安人,所有美国人都是来自其他大陆。

一个国家在种族上多元化很不容易的,是什么东西能够将这么多种族维系在一起?阅读并不算长的美国史,我认为一方面是历史斗争所造成惨痛代价倒逼大家彼此相安共处,算是种族间斗争和妥协取得的平衡。另一方面我认为是对国家价值观的认同。

我没有去过欧洲,但常与英国生活的妹妹聊天,感觉欧洲人民小富即安相对保守。而美国每年上百万的新移民还在不断融入社会,除了对移民申请严把关,强调美国引以自豪的价值观也是保证社会稳定的基础。

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的美国人的基本价值观,我认为有4点:正直诚实(Honest & Integrity)、独立自主(Independent)、公平竞争(Fair competition)、努力奋斗(Hard work)。这些价值观贯穿美国的教育体系,在个人的成长中不断强化,同时这些观念也成功的被融入社会运作:如果背离这些认同,普通人的生存空间将会被严重挤压。

过去多年生活工作接触过不少美国人,从普通劳工到公司小白领到大公司中高层到小公司老板,相对还是较多元化的,我认为他们大多共同点都是上述价值观在生活中的落地。

简单直接。相对中国人而言,大多美国人的思维方式都比较简单,处理事务也很直接。我认为根源是文化差异,中国人在历史的斗争中养成多虑的习惯,放到美国的环境中常常会表现为形式上的答非所问。当然美国人也常会婉转表达自己的意见,但通常这是一种Polite的表现,和我们的多虑不太一样。

诚实互信。诚信制度化是在美国社会高效运作的基础。企业的诚信量化为信用评级,个人的诚信则量化为信用分数。而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则表现为保持一致(consistency)与交付承诺(deliver commitment)。个人诚信受损将会在社会中寸步难行,组织诚信受损则可能遭受重大损失。美国社会无论个人或商业组织因为违背商业诚信而被逼走投无路的案例很多,即使发生问题要危机公关,也得遵守开诚布公的原则。

遵守规则。美国的各种法律或规章非常细致,基本达到任何行为都有法可依,偶尔极端情况无法判例则是陪审团投票决定。遵守法律和规则是所有人的基本准则,不仅因为从小的教育固化,还因为违法代价昂贵。

独立自我。大多美国人也一定程度上有人性的普遍弱点,例如自我、贪婪、虚荣。其中比较普遍的是自我,因为被从小教育世界第一,事实上许多美国人骨子里有天然的优越感和很强的自我意识。受移民精神的影响,美国人普遍独立性很强,这种独立性体常常表现为工作生活为人处世都有明确边界,不愿被跨越,且相互之间理解和尊重这道边界。(但缺乏中国人喜欢的人情味)。相对欧洲国家,美国保障体系较差,工作对于多数普通人而言很重要(如果失去工作,很难从亲戚朋友处获得财务支持,银行也会收紧贷款)。所以美国人其实比较勤劳的,这种勤劳一方面有移民精神的体现,但我更愿意理解为是这个社会的运作方式要求普通人独立,且敬业。

与中式思维不同,逻辑和理性是美国社会的思维方式,我曾超速时与一个转向车相撞,本以为自己会全责,结果警察初判对方转向没有路权,我直行有路权而因此对方全责。我后来查找资料发现这种场景各州判例并不一样,少数几个州法律将超速车辆的路权定义为最低,因此在与转向车辆相撞时,超速车因路权更低而全责。这种法律上的不一致性并不常见,但可以看出,无论哪种判罚都有是遵循路权的逻辑。相对于遵循逻辑,我们有时候习惯拍脑袋。

意识形态(Ideology)是一个很虚的话题,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这个社会,我们的生活之中。美国最多的机构是教堂(约35万),因为最早到达美国的英国殖民者是基督教新教徒,这么多年发展过来,美国人口一半以上的人都信仰基督教:事实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国家。

基督教对教徒在思维上的影响根深蒂固(或许这是所有宗教的特点)。我曾参加过一些教会活动,虽然未被感化,但记得牧师在布道时提到过基督教一个原则是“个人应当享有普遍的、不受侵犯的和不容剥夺的权利”。后来查了一下,才发现基督教的观念和美国的意识形态非常的一致。美国的教会的传教士叫做“Missionary”,我认为这个单词同时也非常符合美国的国家特征:试图向其他国家输出理念和价值观。

我曾订阅过一段时间的WSJ及Time。阅读这两份刊物,以及参加过几次教会活动后,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美国人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背负着教化世界的命运:国家层面上表现出要负担起领导全球、保卫自由国家、解放非自由国家的责任;个人层面上表现出民众普遍理解并支持这样的国家愿景。所以呢,意识形态层面上,中国在美国的眼里,与朝鲜、古巴、伊朗、沙特等国家并无本质区别(虽然并不一样),都是非自由国家。

许多人都说美国是一个实用主义国家。在美国生活这些年,我发现经济上美国的确如此,利益为导向,讲究实用追求功效,商业利益是一切决策的依据和目标,其他虚的都靠边站。这有点像深圳,在一个简单到绝大多数产品服务都可以用货币来度量的社会,无论个人还是组织,目标也都更加简单。正因这样,虽然意识形态上美国与中国差异很大,但这基本不影响美国企业和个人到中国投资、把制造环节转移到中国,美国媒体及政府虽然有反对意见,但企业与个人依旧按照市场规矩办事。

至于外交,相对经济而言意识形态主导非常明显。美国过去十多年参与多场战争,我们大部分人都认为是争夺石油利益,我曾与一个美国人聊到过这个话题,我提出石油利益的观点,他笑着说理解我的想法,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美国人支持战争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维护正义,打击独裁。他还给过我个链接(见下),上面有美国过去几十年的石油进出口情况,从数据上看,除去沙特,美国对中东几个小国家的石油依附度的确很低,其最大进口国是加拿大。即便沙特,虽然美国每年进口大量石油,但也不意味着美国在意识形态上认可沙特。美国政府发布的沙特人权报告非常难看。

www.eia.gov/dnav/pet/pet_move_impcus_a2_nus_epc0_im0_mbbl_m.htm

以前如果有人给我说美国近十年的几次战争是为了维护他们的价值观,我一定会笑他脑子被门夹了,但在长时间接触美国后,我相信这至少是美国人支持参战的源动力。

空余时阅读了美国种族简史。就我理解,最初的美国移民无论人种肤色,可以认为绝大多数都是当时他们那个社会的屌丝:爱尔兰裔19世纪到美国时男人大多干体力活,女的当佣人;意裔主力军是西西里等南部穷乡僻壤(参考经典影片<教父>);现在顺风顺水的犹太裔,当年在欧洲社会被普遍排斥和大量屠杀;非裔是被当作奴隶运到美洲来,为了解放他们还引发了内战;华裔基本是农民工身份运过来搞基础建设;日裔英裔稍好一些,但也原处日本或英国社会中下层。原因很简单,高帅富没有动机放弃手中拥有的一切去陌生地域打拼,而底层人民本来就have nothing to lose,加上受到压迫和剥削,移起来自然动力十足。移民美洲的屌丝通过几代努力在白纸般的大陆建立起新国家,摆脱贫穷并积累起可观物质财富,成了第三世界国家眼中的高帅富,这才是全球屌丝逆袭的样板啊。逆袭后很自豪的用自己成功经验及价值观去审视各自祖籍国及其他国家,我认为这是个重要原因来解释为何美国是这个星球上唯一不断尝试去影响甚至改变他国内政的国家。

这种价值观以及对外意识形态几乎是无敌的,甚至超越种族与血统。二战中美国与日本及德国都有过非常激烈的对抗,可很少有人注意到美方领导诺曼底登陆并随后攻占德国的最高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是德裔。二战中伤亡率最高获得荣誉最多的团级部队442步兵团也全由日裔组成。我相信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无法认可这种行为,我也一样。艾森豪威尔要是华裔对抗中国,分分钟被打在历史知名汉奸的耻辱柱上啊。

每过一段时间国内就会反美情绪高涨,很正常,当年撞世贸我也跟一群小伙开啤酒庆祝过。汗。但中美两国关系走到现在已经很难对立,合则双胜,斗则两败。虽然意识形态和利益取向上中美一直有分歧未来也还会有,但中国和美国的分歧减缓是时代车轮向前滚动的趋势,因为经济上两国基本相互渗透成一锅粥了。一方面美国年轻人在优越和平环境中长大对非经济问题看得很淡,另一方面中国留美学生近20万,超百万人访问美国,党及政府及大公司高层子女几乎都有留美经历,这些因素综合决定了虽然中国不会随美国意愿改变,但趋势会让两个超级大国不断靠拢,最终磨合成非敌非友的平衡关系(类似双寡头格局)。

See You Again

大学毕业十周年的时候,我回了一趟母校,校园已经被大量的高层住宅包围,记忆里的黄埔庄、沙坡自然不见了踪影。好在校园里面基本变化不大,依然熟悉。同大学同学们吃肉喝酒扯淡叙旧,聚会一晃而过,然后生活回到原有轨道。

我当时独自沿着学校的东西梧桐道溜达了一圈,还是那样熟悉的场景,楼宇、小径、雕塑、植被,一切都能同离开时的记忆重合起来。依然记得大四和土豆在校园里胡蹦乱串,土豆说,这块土地方圆一公里都是我的,承载了我的青春。我还很文艺的跟随土豆对着天空大喊:交大,你是我的。

没有谁是谁的。一切的拥有都是过程,过程就有始有终。在校园里溜达时,对周边的环境熟悉但确是那么陌生,很奇怪的感觉。后来想了一下,那种感觉以前也有过,08年512地震时,13号凌晨还没同家里联系上,当时就想如果家人出事那我再也不回去了。生长了十多年的故乡,转眼陌生。后来明白,对某个地方有感情,于我而言是对记忆中与之相关美好瞬间的串联,承载着对亲友同伴的感情,而不是一个地理位置或物理实体。

所以身边人问我离开工作十余年的组织会否不舍,我笑笑:还好。我感激组织提供给我一个还算简单的环境,开阔视野的机会及不错的薪水,即便数次蹦出滚的念头,因为对工作本身的喜爱及对牛人的敬仰,念头又数次被压下来。所以我一直认为自己对组织有感情,工作于我而言也不仅是一份工作。直到离开后,才认识到,很简单,这就是一份工作,而我用心干过。

我爹转业后,从未听他怀念过部队,倒是同两个战友一个首长三十年如一日,时常相聚。同样的,任何组织在物理上只是一块地,一片建筑,一堆设备,一群人的集合。如有怀念,最终只能是人,因为Life is a chain of moments with joy and happiness.

十二年光阴,承载了许多moments:

黄昏时拉着小淳在Coffee Day看日落,看着太阳沉入海平面,激动的不行

凌晨两点把猩猩从被窝里拉起来,打车到市内吃小肥羊(2点?是的,这里是深圳!)

第一位导师宗凡红把我带到赤峰电信处理问题,接着转身自己回了呼和浩特 T_T

然后电信的大姐莫名其妙对我横眉冷眼,私下打听后才知道姑娘对俺导师有意思 –_-

”你不是北邮的么?“我拿着张丹身份证问。”嗯,我其实是清华的,要低调“他回答。

跟着小蛋屁股后面,每天买个可爱多吃,觉得生活辣么美好

回国跟鸡头住一块,某天鸡头在坂田路口被人抢劫,回到家说:贼太笨,最贵居然没拿走

爽一直待深圳,每次见面逃不掉的话题就是相亲,总是失败,总是纠结,总是很欢乐

单总对我诉苦公司President Circle奖励总是去加州这种没新意的地方旅游。我默默咽了口水

刚到吉隆坡聚餐,老大刘志辉说 ”咦,你喜欢吃咖喱啊“ 然后就把我派印度了

连续7个通宵答标,交标那天早晨7点干完活自己先回了,第二天Annie点评“木有团队意识”

老姜用Excel做报价,熟练到基本不需要鼠标。嗯,现在估计excel都不会用了。

同胜飞06年最后一天凌晨拿到第一个订单,然后午夜堵在回宿舍的路上,一路沉默

安老大某邮件最后一句:我们四个兄弟一条心,我会通过努力让大家得到一直期待的东西!

同郝光明窝Sea Rock酒店通宵写胶片,光明基本一包烟一个胶片,我在旁边给他端茶送水

郝总还教导我,以后回家如果要开餐馆,一定注意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

催晓涛路标,晓涛说俺在家搽脂抹粉打扮要时间啊,不打扮漂亮点你卖不出去啊

施珊珊大姐凑巧撞见我熨衣服,把我夸了一番,然后说:顺便帮我也熨了呗。

张岩在我的PS2上玩Resident Evil没通关就回国了,然后赶紧再申请过来出差接着打通才走

而且我记得是把Easy,Normal,Hard三种模式都打通了 Orz

老邱刚从印研所调回国后又被拉印度出长差,一脸的苦无处诉,只能拉我虐 O_O

失恋,老邓大嗓门在会议室安慰我:你这么优秀,怕个球,以后找个更好的 –_-

带着两个客户到西安参观普普新购置的豪宅,客户回来说你们领导真富有。

本以为徐昉是我见过的最大忽悠,后来遇到贾兰庆老师,立刻颠覆了我的认知

贾老师讲融资,随随便便都能扯上哲学,国学,西游记,现代史,blablabla

被客户折磨完两轮后,刘清顺委屈的说:难怪组里其他人都借口来不了,我知道原因了

然后同情的看着我:你还能坚持这么久,真是了不起呀

趁出境避签,跟小池悄悄定了Maldives的机票酒店,一起游泳时旁边串来一条鲨鱼

每次带客户回国参观都找鹤鹤跟小米开小灶,效果奇好。写到这才想起还没请他们吃过饭 –_-

项目经理张铿到位,把我一下从坑里拉了出来,重见蓝天,让我意识到好队友的重要

俺把邹勇骚扰到自己都内疚了,邹勇说:没事,有啥需求尽管提,帮你也是帮我们自己

离开印度时提醒晓亮照顾一下新到的龙mm,两个月后晓亮给我电话:“我们要结婚了”

机场逗别人家小孩,Karen看见说:赶紧结婚,自己生一个玩。然后我就赶紧结婚,生了一个。

老万吩咐”呆到项目结束回来“,然后我窝在美加边境小镇啃了两个月面包加牛排,长了2kg肉。

吴总说:这个项目一定想办法拿下来,我们全力支持。但最后还是没搞定,心存愧疚

为了省钱找deal,带着Elfree拎几口大箱子,基本把Overland Park附近的酒店都给住了一遍

难受的时候,老徐一句”Leo,你做的很好啊“  把我从纠结和失落中给拉了回来,心存感激

John拉着我上遍了公司周边所有教堂的免费ESL课程,还排了个课表,把我惊呆了

让袁师傅加油他不加,载着我在高架桥上没油,打双闪等救援,过一会电也没了  ~T_T~

晚上拉着Robert开船钓鱼,我指路,结果指错方向在湖中央搁浅,哆嗦着下水推船

约了大干出海钓鱼,第一次吐出胆汁,差点没了小命

凌晨3点跟晓磊到7-11买加班零食,买完回来打个鸡血,吐个槽,继续干活

半夜士伟肚子疼急诊,听了会隔床车祸伤员的哀嚎,士伟说:我们回吧,突然觉得自己还好

加班完拉着昊哥一起看电影,入场一看全是豪华情侣坐,躺着看滴

”你脸色看起来不太好,要多注意休息“ 这是我对张俊说的最后一句话,一周后他在出差的酒店离去。还记得刚到达拉斯没车没卡,张俊载着我到Costco采购,帮我付账,给我传授当地生活经验。张俊的离开让我开始意识到,人生本质是一个灵魂在一段时间内的旅程。如此简单。

See you again somewhere else. 别处再见,曾在组织里互相欣赏过的伙计们 :)

做个快乐的产品销售


看起来是码的某特定工种,不过万事相通,其实码的价值观。立此存照。

 

 

 

——————————————–


还记得毕业时同学长聊天,学长说选择一份工作,就决定了一种生活方式。我当时不以为然,现在回头看,他说的再正确不过。但要问我工作这
12年的生活方式,我还真的一下说不上来。同身边多数人一样,连续辗转在不同的地方工作生活,因为市场在变化,随需而动导致每次辗转都带有较大的不可预见性,因此我基本不做长期规划,首先是懒,其次是规划意义不大,不如踏实把手上工作干好,做到尽人事,然后信天命。

既然生活是围绕工作展开,刚好趁着离职,把自己在公司多年的工作和思考回顾一下,当然,其实主要是想在这个点上做个记录,方便以后年纪大了能回头来重读自己。

在公司的十二年都做产品销售,公司里一线的销售岗相对比较辛苦,而且貌似越来越苦,随着流程规范从后端开发交付逐步向前端销售延伸,被动工作量越来越大,我在一线见到许多人基本上都被项目和任务追着跑,疲于奔命。

我记得十年前就在讨论如何给大家减负,十年过去了这依然是个热门话题。这个话题深入一点其实很有意思,多年前工作职责界面并不是那么清晰,客户需求五花八门,围绕客户需求的销售工作自然也是见招拆招,多而繁杂。后来减负出发点是梳理工作工作内容,明确工作范围,把非本职非价值工作分解出去。然后结果就是,流程化的工作越来越多,基本把减少的工作又对冲掉了。再后来梳理流程,把很多低效流程给砍掉了,但伴随着主流程业务前端延展,把砍掉的不少流程工作又给补了回来。所以虽同为减负,十年前的目标和诉求同现在完全是不一样的。所以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问题背后的因缘际会 :)

在销售这条线上劳作,如果常被项目和工作追着跑,很容易在陷入后被一直牵着走,完成具体任务会很自然成为每天的工作目标,这时如果方向出现偏差会大概率带出焦虑和抑郁。我在公司最难受的一段日子就是在这种状态中度过,长期淹没在任务列表中,最初划掉一个个任务时还能舒口气,到后来发现任务越划越多,再加上每天数十个电话,很容易就被带的急躁。现在回头看那时的自己,用力很猛但思考没有跟上干活的步伐,作为产品销售其实连合格都算不上,顶多在“没功劳有苦劳”的类别里凑个数。现在看到不少人都处于这种状态,我不得不感叹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所有人从小就知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但多数人并不能领悟其中道理。一个不错的销售,通常应具备换位、反思、多维、目标导向的思维能力,没有这个意识及能力做支撑,长期的加班熬夜都还归属体力劳动范畴,说刻薄点,连脑力劳动都不算。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产品销售,首先必须摆脱或能暂时摆脱这种体力劳动状态,毕竟这不是大家的核心价值。

那么核心价值是什么呢?我也时常思考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技术型公司都有产品销售这个工种,大多消费类技术公司如苹果、微软,以及大多互联网技术公司如谷歌、腾讯,对销售都是弱需求,因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简单快速,销售在客户购买决策上立足点很弱,对于这些公司而言MKT更重要。我了解的苹果员工收入按照价值分配是设计研发最高,市场营销其次,至于销售,差不多是苹果收入最低的工种。所以回到业务本质上,产品销售在对公业务中如此重要,还是因为客户购买决策上有销售的立足点,因此核心价值就是把这个点立稳、扎深、铺开、夯实。

如何立稳、扎深、铺开、夯实,是个Know How问题,Know-How就是方法论。以前有个有趣的讨论:产品销售这个工种是“艺术”范畴还是“工程”范畴。前者需要想象力和创造性,后者则可依靠工具流程方法经验来形成套路。我觉得更多偏工程范畴,所以可总结出方法论,经验也尤为重要。

我曾有段时间喜欢看翻看项目案例,开始如读故事津津有味,但多读些后发现包装味越来越重,为了案例而案例的案例比重太高,便失去了兴趣。最近两年我写过两个成功案例,其中一个为了报奖而进行了提炼总结和提升(就是常说的包装),回头看自己写的案例,提炼出了口号式的运作思路,但其实项目有其特定的背景细节,脱离背景而单独看运作其实意义不大,因为运作属于策略范畴,随时要根据市场的细微变化而审视和调整,就是所谓的枪声一响,备战计划作废一半。从价值角度看,我认为失败案例或成功案例的问题点更值得学习,这背后的逻辑是其实失败比成功更容易复制。

产品销售是比较特殊的工种,脑袋里要想着方案竞争力和技术细节,眼睛要盯着项目运作和市场格局。人员的基础素质需求,我认为有三条:

1.沟通能力强。对外沟通语言和思维是基础,简单讲就是要准确理解对方在想什么,并能够用对方的思维方式进行沟通,要做到这点事实上还蛮难的。

2.技术水平高。深刻理解产品方案细节,这是产品销售和纯关系型销售的核心差异。

3.运作思路广。这是现在多数销售普遍缺乏的东西,合格的销售会随着客户需求将项目往前推,优秀的销售则会思考如何运作,瞄准什么目标,卡那些关键点,除了满足客户需求还能做什么来传递差异化价值。

产品销售作为一个经验强相关工种,上面几个基础能力都可随着参与更多的项目而获得提高。不过这些能力只是支撑产品销售核心价值的基石,最终还要通过能否在项目中构筑核心价值来检验。检验的唯一标准,就是竞争力能否获得客户的认可甚至欣赏。对于这三条基础素质,再分别码几句。

先说沟通。不少人理解的沟通能力强是看人下菜,舌巧,玲珑。我以前遇到特别会说出口成章的同事也心生羡慕,觉得自己嘴怎么那么笨。时间长了,见的人经的事多了,才明白沟通的核心是真诚、精准、清晰。至于技巧例如够幽默,会讲故事,能察言观色作为辅助工具都不能脱离沟通核心,否则就是舍本逐末。在沟通方式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好,有人偏好简单直接,有人偏好旁敲侧击,有人喜欢同理心引导,还有人热爱胡萝卜加大棒。从客户来看,每个市场的客户也有区别,虽不能一概而论,但经济水平越高的市场,客户的思维方式通常相对会更简单,处理事务也更直接,更聚焦在沟通的核心上:真诚、精准、清晰。这种差异来源于经济发展水平,也来源于文化和教育背景。当然,沟通效果最终还是要用客户认可检验。我见过伶牙俐齿客户很喜欢的,也见过不善言辞客户也很认可的。我个人以为,要跑的快,技巧很重要,要走的远,还是要在核心上下功夫。顺便说一下,大多数人都至少会认为自己的沟通很真诚,其实真不是这么回事。

再说技术水平。我记得十年前有一次拉着某专家同客户交流某软件特性,跟客户出现分歧来回拉锯时,该专家直接从协议出发开画,客户一下就从PK状态转换为学习状态,我也肃然起敬。作为产品销售,技术水平高的人有天然优势,即便在沟通和运作上很弱,也能更容易获得客户尊重,因为在具体问题上,技术牛人可以迅速而直接的解答客户疑惑而树立起专家形象。

最后说运作。运作这个词其实很有意思。什么是运作?我的简单那解读就是规划加执行。执行就不提了。在规划上我认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方向偏离目标。举个例子,目标打击某特定对手,运作方向上用重武器火拼,结果一段时间后发现其他对手被误伤,反而增强了特定对手的获胜可能。

项目运作从市场特征来区分基本可分两类,一类是蓝海市场跑马圈地,一类是红海市场竞争攻防。蓝海市场跑马圈地的日子已经过去,基本进入红海竞争攻防阶段。可胜在己,不可胜在敌,攻防项目的结果基本都是看守方是否称职。作为防守方,只要把自己做好,对方进攻基本都可瓦解;同理作为进攻方,只能不断寻觅对方的问题点作为撕开口,但如果对方准备充分久攻不下也很正常。作为防守方,只要交付好,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并对客户适当关怀,同时对客户存在敬畏心,基本就能把根基扎稳扎深。我想更多的说一下作为进攻方,如何觅到对手的问题,找到撕开口。

我有几个词特别喜欢挂在嘴上,当然也是我自己时常提醒自己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1,差异化、差异化、差异化

回头看我干了十多年产品销售都卖了些啥,我觉得其实就是卖了十多年的差异化。从早期的卖差异化指标(各种测试比拼各种指标对比,恨不得到客户面前表演胸口碎大石),到后来卖差异化特性(体重三围身高这些量化标准都差不多?我肤白貌美气质佳好不好),到再后来的卖差异化方案(人无我有,人慢我快),到现在卖差异化品牌(不只是世界五百强 ^_^)。

差异化无处不在。涉及到竞争的交流材料,我评审简单直接:这个东西对手有没有?有的话我们优势在哪儿?没优势的话我们为什么要讲?如果一份交流材料的每一页能够通过这样审视,基本上差不了哪儿去。前面说了进攻型项目基本要指望找到对手的问题来撕开口子,而无处不在的差异化就是找到这个撕开口的工具。进攻项目的撕开口可能有很多,但大概率还是集中在6个传统方向:交付不给力,服务有问题,定制跟不上,网络存瑕疵,关系有疏漏,价格不合理。

2,聚焦、聚焦、聚焦

这个其实非常难做到,因为要聚焦就意味着要有忽略或放弃,说聚焦大家都会点头同意,但要说放弃通常就没人吱声。为什么?不愿担责。所以聚焦前的瞄准很重要。我们通过差异化把撕开口找到后接下来干什么?当然是集中所有的力量使劲撕。进攻项目找到撕开口其实蛮不容易,找到后一定要聚焦聚焦再聚焦。站在这个点上回顾我做过的进攻型项目,成功的项目都能有明确的聚焦点。失败的项目有撕开口没找准的,也有找到撕开口但聚焦不足未能拉开扩大的,而聚焦不足基本都伴随患得患失心态,资源有限,要聚焦就意味着要放弃,又不敢放弃,就呵呵了。

3,人性、人性、人性

虽然是销售给公司客户,但说到底还是销售给人。既然销售给人,就无法避免人性。人性有光辉会也有弱点,有简单也有复杂。在很多发展中市场运作项目,我们时常会利用人性的弱点和复杂,说好听点就是实用主义匹配市场特征。在各类市场上参与的项目多了,其实自己也在慢慢变化,对于某些我参与的结果很好的项目,内心也开始很难欣赏。在各种市场里都洗洗泡泡,见识各种人,了解多元化人性,能理解各种行为,然后逐步清晰自己的前进方向,要说这十几年销售工作带给我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这个了吧。

4,看客户、看客户、看客户

我认为,所有美好事物的价值最终都会回归原初的简单。对于一个产品销售而言,所有的工作最后都应回归到对客户的价值提供上,也就是以为客户提供价值为中心。我们运作项目常说要自己、看客户、看对手,把这几条都到很难,那就从看客户、看客户、看客户开始。我挺喜欢一句话:Start with the customer and work backwards.要从客户出发,把工作向后推。这种意识在任何时候放在任何行业应该都能适配,优秀的产品销售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把其作为习惯集成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我们的客户痛点分析等方法论,其实都是这个思维方式的应用)。作为销售,时刻围绕着为客户甚至客户的客户提供商业价值来开展工作,不仅是成就感的来源,也能够“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顺便回忆下,过去12年的工作,有成就感的时刻不少,但记忆最深刻的还不是获奖,而是某次客户对我的感激,我蛮欣赏那位客户,被欣赏的人赞赏,成就感记忆更深刻。

洋洋洒洒也码了不少字,再回过头来到“做个快乐的产品销售”这个话题,其实本来想写做“合格”,码的这些字其实也是围绕这个话题,而且大多数产品销售要做到“合格”就蛮不容易。但我总觉得如果只是围绕着“合格”,只把这个工作当作谋生工具,而无法从内心真正的热爱,无法在工作中获得喜悦,那么这个工种还是很折磨人的。前面提到自己曾经历过非常痛苦的时期,不过我知道自己内心一直都很喜欢这个工种,喜欢同客户交流甚至一起工作,能触摸到客户最真实的感受,能常遇到各种敬仰的牛人,能不断带来新鲜感,还可以一直扑在项目上不用做简单重复工作。如果没有繁琐的流程和过高的负荷,产品销售在我眼里真是一个不能再美好的工种。所以就我而言,这个工种带给我的痛苦是短暂的,更多的时候还是欢乐和愉悦,而且不是有个说法嘛happiness would lose its meaning if it were not balanced by sadness.只要把心思放在客户那,就大概率能收获喜悦,成为“快乐的产品销售”。

爱一行,干一行。那太幸运。实在攀不上,就干一行,爱一行,用自己的热爱全心投入。为一个偏好军队文化的公司服务,过去12年我这个军事小白的额外收获是学到很多军事词汇,还记下不少战场励志诗词,终于算是没辜负我的军人家庭背景。最后就不打鸡血了,换个小清新Style,用一首我喜欢的词来结束。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2005-2015

刚瞅了一下,从2005年5月开始记录博客,至今已过十年,平均每年约20篇的节奏,我还蛮坚持的。把文字往回拉可以看得到过去十年的脉络。能清晰看见自己,这就是记录的收获把。

踏实

也许我是天然的蓝军,虽然阅兵的仪式感挺振奋,但确实无法热血沸腾。

看阅兵主要是想瞅爷爷,他在第二检阅车。爷爷本是我爹的老首长,在部队里收了我爹做干儿子,我记事起他就住北京,而我从小只要出省就是去北京,到北京就住爷爷家,一直以为是亲爷爷,直到后来发现爷爷跟我家姓氏不同,问我爸才知道原委,不过也没啥,反正我一直当亲爷爷来着。

爷爷住总后部队大院,大院里有个电影院,我还记得夏天的时候跟奶奶推个小车到电影院门口卖雪糕,我卖雪糕都是喊高价然后再优惠卖,居然卖的挺好,奶奶夸我聪明灵活以后适合卖东西。还真说准了,大学考了一堆技术证书,结果毕业被录取做销售,而且一干十余年。记忆里上大学后开始独自去北京,每次到北京爷爷就会给我塞一笔四位数的零花钱,印象中第一次吃哈根达斯就是用的这笔经费。后来工作了,到北京时爷爷还习惯性给我零花钱,被我拒绝两次才没继续。北京于我其实并不太喜欢,每次想方设法路过停留,主要还是想跟爷爷说几句话,然后请几个兄弟姐妹吃顿饭聊聊天。每一代都有代沟,可能是我同老人呆一起的时间不长,每次见爷爷其实都还挺享受他同我唠嗑,听他讲讲以前的故事,还有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观点,夹杂些鸡毛蒜皮和家长里短,蛮有意思。

小时候喜欢下象棋,还买书背棋谱来着,但记忆中跟爷爷下棋就没有赢过,爷爷对象棋不是热爱是真爱,基本很难棋逢对手,以至于偶尔要操心如何输两盘以避免大家都不跟他玩了。记得那时爷爷常带我出去遛弯,教导我要踏踏实实,不要像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我当时不知道啥意思,但因为说的太多,我还真记住了。这些年过去,我认为自己整体上还蛮脚踏实地的,要反思的话,那就是偶尔太实而少了灵性。

这几年靠谱成了极珍贵的品质,因为愿意静下来的沉淀的越来越少,当然这也是社会的多元化。不过踏实这样美好的品质,应该、或许、永远都依然美好。

停一下,退一步

绳索一端绑成个圈,一端连在浮木上。用生肉将鲨鱼引到水面,再用绳圈套住鲨鱼,鲨鱼一直向前冲于是被绳越绑越紧,想沉下水去又被浮木不断拉上来,最终体力不支被累死。不知疲倦的顽强向前冲,往往会陷入困境且越来越无法自拔,这时其实最需要停一下,后退一点,让自己走出来。Human Planet,传统智慧,强烈推荐。

伙伴

下面的话是之前写在朋友圈里的。这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我们要寻找同路人,也要触摸外面的世界。差异化也是很重要的价值。

—————————–
记得以前总结过客户关系分三阶段:朋友、顾问、伙伴。想想我们生活里的关系也基本可这么分,一辈子可能有很多朋友,但伙伴只会是极有限的几个。如果要定义伙伴,我以为首先是互相了解信任,其次知识结构及深度差异不大,然后是精神层面上有一致性,例如价值观。

前几天整理通讯录,发现电话本里绝大多数关系都是与地域强相关的,某个时期在同一区域生活工作,联系就比较多。一但迁移,就几乎断了沟通,只是逢年过节发条短信最多加个电话。但也有几个人,无论在哪里,都会保持紧密联系,这几位都同我一起学习生活或工作过一段时间,互相信任,知识结构差不远,对社会的认知、价值取向基本一致。还有几位同我见面不多,但互相认可志趣相投,也能经常就一些问题进行沟通,同他们的信任并无时间积累,但也很坚实。在网络把世界拉平的今天,仿佛空间拉出来的距离已不再明显。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人生短暂,知己难求,人一辈子有几个伙伴精神上相伴,有家人朋友生活上相依,那该有多幸福

say bye

六月写在微信里的。继任者还没到走不了。反正休息计划已经被打乱,所以干脆多干几个月到明年了。虽然计划泡汤,不过也挺好,也给我多点时间把后面的路看明白一点。

——————————

因持续有同事与我确认离职消息,考虑微信里同事近半,在此周知一下,消息确实,申请已获批,正等接任者到位。世界很大,瞅过一点,过去十多年一直value对外的延展,接下来会补上向内的伸长。很难理解?恩。对于同事亲友通常问的为啥离职、离职去哪儿这两个faq,等我修养好生息后会同其他faq一起放blog,后续不单独回应解释,勿问请谅。

市场拓展十年有余,看起来有成有败,有得有失,其实都无所谓,悦己足矣。悦己是与欣赏的伙伴肩并肩,一起体验这个陌生的熟悉世界。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离开前最后一个项目正式收官。姿势优雅,完美结业。

领导、竞争

领导者必须大格局,思想有深度。人权财权事权思想权,前三个可以靠任命来获得,最重要的第四个只能靠领导者的自身修养和智慧。修养智慧都欠缺的主管带团队,真心看着难受。柳传志提到的“心服”,其实就是获得思想权的表现。

战争是财富格局极端场景下的利益再分配,中国过去几千年王朝更替就是不断重复这个逻辑,打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获取分配优势。竞争也一样,打死对方不是目的,目的是获得分配优势,所以双寡头格局很稳定,永恒的只有利益。所以竞争有时要避免同对手死掐,基层看输赢,高层看得失。

我们都能配得上我们所经历的苦难

最近没码字,不过上周给弟弟回了个长微信,贴上来以后回顾:)

••••••••••••••••••••••••••••••••••••••••••••••••

看完,没有立刻回,因为想说点啥但没入口。前几周给我妈电话,她说看你的精神气色感觉在很不错的状态,我就放心了。至于你工作进展,我还不是那么关注,你付出了努力,大概率会获得正向反馈,即便出现些不尽人意,至少是可问心无愧的。其实很多时候你我认为的结果,都只是过程,是我们前行路上的崎岖或风景。

我以前时常鼓励你,希望你能更加自信。现在你一步步开始走顺,希望你能更聪明并笨拙的向前走。我个人体验,聪明可以走得很快,但笨拙点也可以走的久稳。周边环境复杂,你的经验积累中,需要保持高度聚焦。

朋友给你的文字因有特定背景,其实我感触并不深,但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一个年轻小伙的热情和冲劲,以及对不确定未来的渴望。读完我觉得自己也要更年轻一些才行。你们一如既往持续向前,有些东西会水到渠成。

我们曾经都经历过很多难受甚至痛苦的时光,那些负面情绪对我们没有价值,价值是基于其上的思考、完善、扩展。其实,你未来很大概率会犯错,会再经历挫折。我也一样。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都能配得上我们所经历的苦难。

共勉。

微信分组

创建新账号测试了下朋友圈分组的新功能。突然觉得分组特性做的花枝招展挺有意思。

特性后面的需求是有分享信息的乐趣,但又不愿分享给特定人群,或者只愿分享给特定人群。真是纠结。我想了下,需求背后应该是每个人在不同关系里自我角色认知不同,基于该认知的信息分享边际也不一样。

微信在人性洞察和复杂现实场景映射上确实很前瞻,但我觉得无论多复杂的事物都会回归简单,包括人性。现在看是没那么简单,未来看是没那么复杂。或许微信应该做简洁,把分享纠结或特殊目的分享直接毙掉,大家都坦荡荡,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