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意味成功,但一定能获得内心的自我认同,能享受到期待的美妙。只有坚持,没有该或不该。为梦想奋斗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我已为你骄傲。
卖了十年方案。从卖差异化指标到差异化特性到差异化产品到差异化品牌,一路北上跌跌撞撞。不过客户经理们多年来保持了很好的一致性,坚持卖差异化价格。梦想因为坚持而伟大。
前几月同某客户CTO Su先生交流,结语时我说,谢谢你参加这个交流,认识这么多年,你很了解我们,今天我不想吹嘘品牌,我只想再强调一下我相信我们可以提供的独特价值,blablabla。Su听完回答,我最近在economists上看到关于你们的文章,你们已经是全球第一了,祝贺你们。
我说thank u, we appreciate ur comments的时候突然还有点感慨。九年前,Su先生基本不相信我们,记得有次一个某问题升级到他那里,他到会议室就教训下属说给你讲过了不要相信中国小厂,他们说的和做的不一样,为什么不测试,blablabla。我当时心中万匹羊驼呼啸而过,但没吱声厚着脸皮听完了羞辱性再教育。多年过去,看到老头主动show respect,蛮开心,这个年纪转变观念不容易。
现在回头看参与了中国从卖鞋袜玩具向卖技术设备转型的这段历史,本身就是短暂人生中很有意思的一段经历,转型期被质疑嘲笑甚至羞辱很正常,一笑而过,羞辱也是多元化。
前些日子逛商场,偶然发现某品牌的衣服是made in vietnam,我把一排衣服的标签都过了遍,居然没有made in china,感慨世道确实在变,这在几年前是不可能的。有时候觉得土豪政府用力转型,蛮生猛,脑子里还存留着袜子换飞机新闻,现实已是c919明年首飞,通信和重型装备全球放量布点,中企海外狂买资产。恍如隔世。
05年在印度时目睹客户的老板去世,老板两个儿子为分家产从亲人变仇人。从那以后我就会留意团结和睦与分裂争执的大家庭区别在哪儿。对这感兴趣的原因是我很欣赏和羡慕团结温馨和睦的大家庭,虽然这在独生子女一代看来是奢求。
从有限样本观察到一些有意思的地方。通常和谐家庭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不一定是长辈或兄长,但通常很有智慧。缺少这个中心,几个兄弟姐妹无论是各方面都差不多,还是差异较大都很难凝聚在一起。失去这个中心,除非兄弟姐妹都具备很高的情商,否则演进路线通常是割裂开来,或者陷入长久的内耗。我上面提到的两个儿子是在割裂开来的同时陷入长久内耗,八年过去了,据说还在互掐…😓
想了一下我好像还确实没见到过有去中心的和谐大家庭,不知道这能否说明兄弟姐妹几个同时具备高情商属于小概率事件。等过些年独生子女家庭成为主流,照片里这种场景在未来几十年里估计都很难见到了吧。有兄弟姐妹的,要珍惜呐…..
饿着肚子开了几小时会,争来吵去听的我内伤,仿佛回到多年前,总结了一下对话如下:
A:一线要准备开战了,请求支持!
B:没问题,全力支援!你要啥?
A:给我们两门火箭炮,我们几炮轰掉敌人司令部!
B:靠,没有
A:我听说不是刚搞出来火箭炮么?
B:那是对空的,不对地
A:但是敌方没空军啊?
B:这个是能力,不储备能力敌人突然搞个飞机咋办?
A:好吧。那你有啥?
B:我们有机关枪,新出的
A:发个照片来看看
B:发给你了
A:靠,咋跟去年的没啥区别
B:AK47几十年了都没变,管不管用还是看用的人水平如何
A:那不用发了,我这里去年存货够
B:把你库存打开看看
A:都在这里,你看
B:恩,枪还行,今年子弹改进过火力更强,还是给你发点新的来吧
A:好吧,那我们先拿这个去打,你继续帮忙搞火箭炮
B:你们去年都是机关枪把对手干掉的,相信今年也没问题,加油!
A:那还能咋滴。你还是帮我们找找火箭炮。
B:行,其他没啥事就先这样?
A:好,你把枪发过来,我过两天再找你要火箭炮。
B:拜拜
A:拜
乘着周末把Leften S的《全球通史》中从16世纪全球化到现代史部分给过了一遍。看这种高水准的大历史,如果仔细品味会发现很多有意思的事情,中学时背诵的各种独立的历史事件,在全球大背景下多有更客观的叙述。感慨最深的是,几乎所有的历史大事件,都是围绕着利益而展开。我曾一直不理解为何日本被美国人了两颗原子弹,居然还整个民族都亲美,但明白了朋友或敌人都具备时间、环境、利益属性之后,这就不难理解了。
美国在两次起源于欧洲的世界大战中都被迫卷入战争,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如果没有美国,英法战败几乎是必然,但最后关头美国不厚道的掺和了进来,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还有一点,英法特别是英国赊欠了美国军火公司大量的武器和装备,如果战败,这些公司的应收账款都要做坏账处理,于是在利益相关者的推动下,美国参战。从结果看,参战的经济利益显著,把美国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
受历史课本影响,我一直认为二战中的轴心国属邪恶势力,但现在客观点看,德日分别在欧亚大陆寻求新的格局确实有当时经济萧条背景的影响。并且同盟国也没有多么正义,英国开始试图同德国签署互不侵犯条约,结果被苏联抢在了前面。可惜苏联没料到德国在解决了法国和地中海一些小国后,撕毁条约对苏开战,于是被打了个落花流水。
所以,各个国家的参战决策都是基于自身利益第一,这才正常。为了价值观和正义而战,属于胜利者自行软文包装。
记得几年前游览大峡谷颇为感慨,后来飞机路过向下看,觉得就是几条沟也没啥。生活也是这样,再大的事,站在更高一点的角度来俯视,或许也就没什么了。
过去八年,看着朵朵从普华永道的良好职业通道转向糕点、再扩展到美食和画画。
经历过波折低谷,依然坚定细致的往前走,不骄不躁。若干年一致对生活的感激和对美好的追求,也让我在反思自己是否可以传递给家人朋友这样热爱生活的态度。
几张朵朵的照片,分别是教女儿做的手工、刚拿到的糕点教师证书、待完成的画、学员蛋糕、老公留的便签、翻糖白百合。看到他老公留言便签时,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是怎样的人身边就是怎样的人,反之亦然。所以,先把自己做的让自己更喜欢吧
出差去了趟仰光,飞曼谷只要一个多小时,毫无压力。期间同三井负责亚太区投资的隆志先生聊天,又刷新了我对日本的看法,有机会一定要去日本住住感受一下。经济上日本和韩国很像,三星业务把韩国人从出生到死亡全流程都能覆盖上,三井等几大财团基本也能做到这点,区别是三星统一品牌,三井无数子品牌(期间被扫盲丰田汽车是三井旗下公司,查了一下还真是)。日本财团这些年无声无息在海外通过合作并购收购积累了大量海外优质资产,这点远远走在了中韩前面,很多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消费品牌都有日资背景,甚至欧洲奢侈品牌例如阿玛尼、BOSS等都有日资背景甚至控股。
日本人的商业嗅觉灵敏,而且动作很快,缅甸去年搞改革开放,三井把缅甸的人力资源扩了一倍寻找各种投资机会,而且完全不挑食,从大米出口到地产开发到信息化建设只要赚钱就干。这种投资策略下缅甸发展不起来,他们也损失不大,一旦发展起来,他们必然是很大受益者。中国人在缅甸艰苦奋斗的也不少,大多集中在金矿乌锡矿木材这些资源项目。三星在缅甸盘子也蛮大到处是各种广告。我真心认为中日韩若干年前是一家,都是吃苦耐劳的典范。图片是某写字楼的企业名录,一眼望过去外资基本被日韩中占领了。欧美企业目前有几家集中在信息技术领域,估计以后会慢慢多起来。开放发展带来的第一个利好就是房地产业,房产价格飙升,酒店每月提价,一年多前70多美金的酒店最高涨到接近400,近期因有不少新酒店开业,才回落到300以内。
缅甸还是个奇葩的国家,不少新领域经过一段时间无序发展后政府才意识到需要立法,没有相关人才就找欧美顾问帮忙,写完了然后再翻译回缅文,英缅翻译据说是很苦逼的事情,隆志先生提到目前有个投资一直在停滞状态,就是等政府把相关法律翻译完后颁布实施,目前已经翻译了一个多月还没结束。我在想这些顾问一定很有成就感,帮助一个国家立法,估计是做咨询的最高境界了吧。
呆了几天,感觉这个市场还是有吸引力的,虽然不够高大上,5500万人口,如果gdp能持续两位数增长10年,产生的增量市场应该可以保证大家都躺着赚钱。而且自然资源丰富,只要在合规上把政商关系维持好,很容易产生土豪。我住这么几天就瞅见个土豪院子里停了辆科尼赛格ccxr,普通土豪一般都是买个马车或牛车,我都很诧异这么烧包的车居然能在缅甸见到…
晚饭后在仰光的路边散步体验落后国家的平民生活。完了回酒店看到大家讨论的话题和朋友的留言,突然有点穿越时空的感觉。
看到一群小孩晚上在马路上踢球。简直就是记忆里二十多年前的翻版,以前有路没车时小伙伴们就会在路上滚铁环打沙包啊啥的…
经历了国内的发展,仿佛便可看到20年后的仰光,正在改革开放的缅甸如果能有一个高效的政府带领,20年后会翻天覆地。20年对于一个人很长,但之于一个国家很短,能蹭上国家发展的一代就是幸福的一代。祝福仰光的年轻人们,或许他们感受不到,但他们正在书写和见证历史。
借用一张照片,前两周看到,惦记着,今天终于有时间说几句,因为想说这个话题很久了。05年在印度时目睹客户的老板去世,老板两个儿子为分家产从亲人变仇人。从那以后我就会留意团结和睦与分裂争执的大家庭区别在哪儿。对这感兴趣的原因是我很欣赏和羡慕团结温馨和睦的大家庭,虽然这在独生子女一代看来是奢求。
从有限样本观察到一些有意思的地方。通常和谐家庭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不一定是长辈或兄长,但通常很有智慧。缺少这个中心,几个兄弟姐妹无论是各方面都差不多,还是差异较大都很难凝聚在一起。失去这个中心,除非兄弟姐妹都具备很高的情商,否则演进路线通常是割裂开来,或者陷入长久的内耗。我上面提到的两个儿子是在割裂开来的同时陷入长久内耗,八年过去了,据说还在互掐…
想了一下我好像还确实没见到过有去中心的和谐大家庭,不知道这能否说明兄弟姐妹几个同时具备高情商属于小概率事件。等过些年独生子女家庭成为主流,照片里这种场景在未来几十年里估计都很难见到了吧。有兄弟姐妹的,要珍惜呐…..
所有的坚持不下去,都是因为信念不够
步入马年,也是正式开跑一个半月,BMI从31.1降到28.4,虽然离24的标准上限还差挺多,但总算看到了希望。这些年来仅有这次跑步坚持了超过一月,而这次同以往唯一不同是信念更足。特别是去年陈医生委婉的对我健康走势表达出不乐观预期后,对生活的渴望终于点燃了我减肥的信念:)
跑步非常枯燥,刚开始我完全没把握能持续多久,但信念是非常强劲的支柱,前两周每次跑到难受时,心里就会有个坚定的声音:再坚持一会儿。上周看到央视公益广告“再一次,为平凡人喝彩”,我眼泪忍不住向下流,因为回忆起自己的若干“再来一次”
工作快10年,工作上曾有过三次接近坚持不下去,第一次是06年项目颗粒无收,相对于几乎被耗光的激情与自信,环境恶劣工资倒挂奖金少考评差这些简直都不是问题。第二次是08年项目交付一堆麻烦,许多事自己搞不定却接下来,结果变成瓶颈每天被无数电话邮件催着向前挪。第三次是09年拿旧经验做新市场碰一鼻子灰,被挑战到开始自己怀疑自己
不过我没撂过挑子,第一次是没条件撂,第二次是准备撂的时候发现熬过去了,第三次是自尊心驱使。跑步时回想了一下,其实每次坚持下来的背后,都因有足够的信念支持。第一次是主管持续传递一个声音:谢谢兄弟们陪我坚守在这破地方,我们已经付出那么多了,再坚持一下我保证大家有所收获。第二次是买房欠了亲友二十多万,想着再撑几个月等还完欠款。第三次是同事不经意的一句“安排你去是某总力挺,别辜负他的信任”
生活上我有许多次坚持到底,也有不少的半途而废。不是所有坚持都因为信念,但所有的半途而废都是因为信念不够。过去10年里若干次涌起念头要申请MBA,可至今连GMAT考场都没进过;做过好几次减肥计划,但没有一次执行完整;有几本经典读物每年都会涌起阅读的念头却从未读完过;计划每月给娃量身高体重记录他的成长,也只持续了不到一年
对于每次的半途而废,我总能找到理由,某些理由听起来还很是那么回事,但其实都是信念不足的旁注。这个问题我以前未考虑过,也是最近跑步才有意识到。其实任何事情,做或不做,都可以找出无数理由,而决策的方向和执行的力度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信念。这种信念可理性可感性,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足够,最好多到任何困难都无法磨尽
下午Tim兴致来了跟我聊项目运作。说到拿单概率,我说用数字量化很好但这类数字太主观。Tim说主观无法避免,但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纬度来修正逼近真实,空间是多纬度,时间是多点。
晚上回酒店路上琢磨这句话,觉着很有普适性。空间是兼听则明,时间是time will tell。记住这两点,不偏信,不妄结论,多反思,才能不断接近真实。我向来认为反思是一个人的优点,现在才明白反思本质上是在时间上做修正。
猛然觉得英语的diversity gain是一个好有意境和内涵的词!该词从我嘴里出去过上百次我居然没意识到! Orz
周末户外冰冻三尺,于是窝屋里看书,跟朋友聊天,自然聊到国内雾霾。不少朋友在聊到国内或这或那的问题,都喜欢对比美国怎么怎么样。我一直认为中美比较不合适,人家19世纪工业革命完成开拓国际市场的时候我们还在封建社会内耗,起点就落后了五十年以上,怎么比。即便现在中国在GDP上追成老二,我也倾向审慎学习的态度,而不是拿美国做标杆,反推国内各种问题,然后归罪体制和政府。
国家和国家之间,如同企业之间一样是有竞争的。落后五十年往往意味着要追更长时间,因为人家也在发展,而且人家会压制你。中国过去二十多年的飞速发展靠的低成本劳动力加资源输出,这种结构本身决定了发展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中国如果能挤进发达国家之列,比中国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接了中国这工厂活,也自然会经历一遍。我同意政府应该花大力气整治环境,但不同意环境问题全归责政府,环境恶化是这种结构发展下的副产物,我们如果能坦然接受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就应理解污染源自我们的生活提升。说白了,我们起点落后人家几十年,如果还不愿意做出点牺牲,人家凭什么让你发展。
现在的政治、社会、商业伦理还没建立完整,丛林法则依然大行其道,所以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被发展掩盖住,有些问题会暴露出来。空气污染问题最严重,因为每个人都是利益相关者。但很多问题我和小伙伴们不是直接利益相关者,就自动忽略了。例如贫穷地区居民生活,底层打工者的生存尊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等。空气污染问题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自然会被提上日程慢慢解决。而底层民众的各种问题,因为关注不够则有被边缘化趋势。
我曾认为自己把各种税交足就是履行社会责任,但后来发现靠政府是不够的,例如贫穷地区教育问题,政府把9年义务学杂费解决了,但生活费和9年外的学杂费依然是问题。在熊总支持下,我们今年随着朋友东一笔西一笔的向孤儿院和贫困学生捐赠8k,想想也不多,一张回国机票都买不到。我跟熊总商量明年开始预算10k把资助的对象固定下来。发在这里希望有兴趣没渠道参与资助的小伙伴们可以www.westup.org或者自行google类似资助渠道
来点负能量。上周陪一个60末的老哥唠嗑,聊到过去几十年的变迁,又聊到下一代,得出来一个蛋蛋忧伤的观点:我们的子女很难体会到我们这一两代不断上升的人生体验,不走下坡就算不错了。我觉得我们这一两代后面说不定还有大坑等着,但我和老哥聊出来的这个观点大体上应该是正确的。
记得前段时间去一个美国朋友家,他拿出来70年代末家庭聚会的相册给我们看,照片是绒面彩色的,聚会的礼服和就餐环境有点时代印记,但水准同现在相比差别不大。我很感慨的说,那时候我爸妈估计都没见过彩照啥样,而这种档次的餐具和环境,不用说我们那小城市,省城能不能找到都我都怀疑。我当然没说,三十年过去,他的家庭还保持着同水平的生活质量,而我家从土破穷慢慢上升到与他同级了。我当时就在想,对于人生而言,是起点高一些然后在高位徘徊有意义,还是起点低一些走出一个上升弧线更有意义。
老哥说我想多了,我们这一两代的上升,不是我们有多牛,而是碰上了中国发展的节奏,发展就意味着机会,就好像在上升期公司,即便垫底的员工,也会被公司拉着向上走。如果发展变缓甚至停滞,就意味到了一个成熟和固化的阶段,自然机会就少很多。而我们的下一代,首先起点比我们高太多,本身上升空间就不大,再加上国家发展必然放缓,他们的机会自然比我们少很多。
每次老妈自豪的唠叨孙子多聪明多乖,以后一定有出息,我就会想,还早呢,且不说我以后会不会被娃连累挨老师白眼,即便娃天资不错,名校毕业,进入上升通道的概率也基本不会太高。一代有一代的生活,我们这一两代当爹妈的,要把自己的期望压低一点,才符合社会发展,嗯。
躺床上过了一遍上周的两个热点审判,夏俊峰的死刑,李天一的10年有期。观后感是,这两位都在某种程度上被代理律师的辩护策略给有意或者无意的坑了。
律师的利益和客户的利益会存在不一致么?当然。律师直接利益是现在及未来的收入,经验口碑获胜率等等都是为这个服务。而客户的利益就是做原告时获得最大补偿,被告时损失最小。大多时候这两个利益诉求一致,但也会产生分歧。我就见到过类似情况,不过不是刑事而是商业案例。
虽然两个案子舆论在倒向上相反,但从审判书中所提到的证据来看,无论给夏俊峰或李天一做无罪辩护都风险极。但这两个案子的律师都决定做无罪辩护。这种辩护策略要么掌握了压倒性有利证据,要么过于自负,要么别有用心。从结果来看,压倒性有利证据是不存在的。
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不被忽悠,是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之本。
晚上回屋帮家人处理好电话账单后,突然想到两个生病的同学不知道近况如何,有没有我能帮上忙的,于是挨个给拨了电话过去,一个是我中学同学,一个是我在亚太工作时的同事。两人病情在普通人看来都算比较严重的,一个尿毒症,一个脑肿瘤。通常人会在经历生活的折磨后变得更淡定,所以从交谈中感受到他俩的豁达,我一不意外,当然也可能是我电话比较晚,他们已经熬过了确诊后那段心理上的接受期。
很打动我的是中学同学说他在生病以后总结了一下之前的生活,生活压力大,习惯不健康,熬夜吸烟喝酒各种应酬,身体偶尔有点小不适也不注意,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好没啥问题,结果等有症状检查直接就到了严重阶段。他跟我讲了很长时间关于发病前后的经历,还有他了解到的其它一些中青年容易忽略的身体问题。末了对我说,他觉得生病后做的最有价值的事就是把自己的事情讲给周边的同学朋友,让大家能够对身体的一些小问题引起重视,而避免重复他的痛苦。他讲这话的时候,我心里突然有种悲壮的感觉,说不出的堵。
前几点看医生,医生第一眼看我的记录就说,才一个月你怎么又长了一斤多,要控制。后来问诊时,医生毫不留情的说,胖是百病之源,你不搞定它,它迟早搞定你。我还跟医生开玩笑说就算搞定它了,也迟早被死神搞定,吃货不是不知道胖不好,而是活在当下,吃好再说。琢磨了一下中学同学的话,我觉得不变不行了,胖子确实很辛苦,打羽毛球多跳几下跟腱就拉伤伤痛数月,实在太悲催了。这个吐槽就当我正式公开向土圆肥宣战!
征集步入中青年,以发福之名行大吃大喝之实,希望脱离”工作 就餐 睡觉”生活主旋律的吃货,互相监督,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