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杂谈

你凭什么发展

周末户外冰冻三尺,于是窝屋里看书,跟朋友聊天,自然聊到国内雾霾。不少朋友在聊到国内或这或那的问题,都喜欢对比美国怎么怎么样。我一直认为中美比较不合适,人家19世纪工业革命完成开拓国际市场的时候我们还在封建社会内耗,起点就落后了五十年以上,怎么比。即便现在中国在GDP上追成老二,我也倾向审慎学习的态度,而不是拿美国做标杆,反推国内各种问题,然后归罪体制和政府。

国家和国家之间,如同企业之间一样是有竞争的。落后五十年往往意味着要追更长时间,因为人家也在发展,而且人家会压制你。中国过去二十多年的飞速发展靠的低成本劳动力加资源输出,这种结构本身决定了发展会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中国如果能挤进发达国家之列,比中国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接了中国这工厂活,也自然会经历一遍。我同意政府应该花大力气整治环境,但不同意环境问题全归责政府,环境恶化是这种结构发展下的副产物,我们如果能坦然接受发展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就应理解污染源自我们的生活提升。说白了,我们起点落后人家几十年,如果还不愿意做出点牺牲,人家凭什么让你发展。

现在的政治、社会、商业伦理还没建立完整,丛林法则依然大行其道,所以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大多数问题都可以被发展掩盖住,有些问题会暴露出来。空气污染问题最严重,因为每个人都是利益相关者。但很多问题我和小伙伴们不是直接利益相关者,就自动忽略了。例如贫穷地区居民生活,底层打工者的生存尊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等等。空气污染问题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自然会被提上日程慢慢解决。而底层民众的各种问题,因为关注不够则有被边缘化趋势。

我曾认为自己把各种税交足就是履行社会责任,但后来发现靠政府是不够的,例如贫穷地区教育问题,政府把9年义务学杂费解决了,但生活费和9年外的学杂费依然是问题。在熊总支持下,我们今年随着朋友东一笔西一笔的向孤儿院和贫困学生捐赠8k,想想也不多,一张回国机票都买不到。我跟熊总商量明年开始预算10k把资助的对象固定下来。发在这里希望有兴趣没渠道参与资助的小伙伴们可以www.westup.org或者自行google类似资助渠道

【福利】美国生子&移民&Faq


身边的朋友同事开始逐渐进入中产甚至富裕阶段,最近两年咨询我来美生小孩和投资移民的也开始多起来,考虑到可能后面还会有更多的咨询,我在这里统一做一个FAQ,把我所知道的情况梳理一下,希望给有想法或需求的朋友提供一些靠谱的信息,以及多一个角度的参考。

Q01:中介宣传的美国生小孩的好处都真实么?实际能够获得的好处有哪些?

A01:因为美国出生的小孩是美国公民,所以他可以享受到美国公民可以享受到的权利,及承担相应义务。中介宣传的几个福利a)免费中小学教育 b)大学学费低 c)帮助父母移民 d)政府医疗食品补贴 e)出国旅行方便。

其中免费中小学教育需要父母定居美国,而教育费用实际是从居住的房产税或房租中去支付,其实只是换了个方式买单。美国教育对学生的压力小,从人文角度讲,教育环境比中国好。大学学费低是相对的,州立学校会便宜些,目前水平是每年1万多美金(前提是需要高中时就住到所在洲去),私立学校(名校基本为私立学校)费用一视同仁,目前水平是每年4万美金左右。

美国学生进入顶尖学府的概率比其他国家高,对于期望把孩子送往常青藤的爹妈,这点很重要(当然娃也要争气才行)。美国公民18岁以后可支持父母申请移民,条件是公民年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前一年的报税收入),所以这个一般要等到22岁以后,如果自己想移民的话,投资移民更靠谱。

至于医疗食品补贴,这是针对穷人的,跟国内低保类似,在此就不提了。娃有美国护照稍微大一点出国旅游会比较方便是误解,实际上娃拿旅行证回国,如果上了中国户口,就只能拿中国护照出入中国境。另外,有个最大的好处中介一般都没提到,就是如果娃以后想在美国生活,找工作有公民身份会容易很多。

Q02:你觉得去美国生小孩是个好的选择么?

A02:每个人的背景和愿景都不一样,所以赴美生子这个选择无所谓好坏。我个人观点是:生在美国给娃未来居住地多一个选项,而且除了花点钱,辛苦一点,也不会失去啥。有选项总是件好事,所以我个人是支持的。当然对于少数进入富裕级别的(现金及等价物10M以上),这个选项意义不大,可不用考虑。

Q03:一般流程如何?费用安排大概是怎样的?

A03:网上做这个生意的中介不少,具体的流程可以自行google,如不放心,可联系我可以帮忙询问一下朋友用过月子中心。费用方面我之前有朋友在洛杉矶月子中心,条件据说不错,全程3万多美金。费用主要跟住宿条件,陪护条件,生产顺利程度相关。其中生产费用并不高,朋友顺产医院费用总共5k美金左右(这个价全美估计只有洛杉矶月子中心能拿到),剖腹大概贵2-3k。如果想买临时保险来cover医疗费用或用政府福利的,请勿咨询我,自行google并自担风险。

Q04:美国生完小孩以后带回国内养会有什么问题么?

A04:没问题。出生以后办完美国护照后,到中国使馆办旅行证。用旅行证回国后,可以到当地公安机关用旅行证换户口,具体流程请自行google,有中国户口后,就跟普通中国小孩一样了。听说有些公安局会收美国护照,但无所谓,只要有出生证美国护照随时去美领馆补办。这里要补充一句,对于想躲二胎罚款的,只要回国上户口都会补上,这里面有一定的操作空间,我知道有一分钱没花的,也有按规定交20多万的。

总之,对于赴美产子,这个跟前几年的赴港产子差不远,都是为了给娃一个option,而且我觉得对于中产而言比赴港产子好,在香港生要回大陆上户口基本上非常困难。而在美国生回国上户口按政策正常操作就可以。户口这个东西的重要性,我就不说了。至于有人问娃在中国长大以后会不会适应美国生活这类问题,我觉得是想太多了。简单点讲,你就当作花10-20w人民币给娃未来生活居住地买个备选项就可以了。

Q01:因为种种原因,我想移民美国,有什么途径

A01:移民途径很多,常用的3条:1)有才 2)有财3)有人。对应技术移民,投资移民,亲属移民。还有例如政治庇护之类的偏门也能走,但前提是先要把脸皮拉到跟凤姐一个厚度才行。其中技术移民主要是针对美国留学高知,投资移民针对现金等价物在350-700万的中产,亲属移民针对美国人的父母兄弟配偶子女。

Q02:投资移民靠谱么?要多长时间?风险大么?

A02:相对靠谱,我周边朋友同事有好几个操作成功,还有不少在操作中。因为帮同学咨询过,所以比较熟。移民成本是投资50-100万美金(需要投5年),律师费用约5万美金。在提交I-526申请后获批后拿2年期条件绿卡,2年以后提交I-829申请10年期无条件绿卡(I-526及I-829申请处理周期目前均为1年半左右,排期可以在uscis.gov查询)。其中风险点是申请I-829时移民局对你投资所创造的就业机会的核实,但从最近两年数据看,i-829的通过率很高在90%以上,不用太担心。当然因为投资本身无任何担保,所以投资项目的质量非常重要,我知道朋友的投资都是住宅或商业地产项目,个人的感觉投资地产项目风险应该是相对较小的。

Q03:美国以后工作好找么?生活水平如何?生活成本高么?

A03:这个跟个体背景相关,还有跟期望值相关。同我咨询过投资移民的朋友国内年收入差不多都在500K以上,老实讲这个收入所对应的职位一般都比较不错了,做为新移民要在美国找到类似职位比较困难。对于国内收入200k以下的,美国找个4,5万美金的工作应该不难。

美国的整体物质生活水平高于中国毫无疑问,如果纯粹追求洁净空气、安全食品、舒适环境,美国整体甩开中国10年以上。当然生活成本也比中国高,在我居住的德州,普通一家3-4口每月住房食品保险交通差不多$4000美金起步(40%住,30%衣服食品,15%交通,15%保险及杂项)。东西部沿海区域成本会高一些,主要原因是居住会贵很多。

Q04:可以拿到绿卡以后回国居住么?

A04:获得绿卡后需要在美居住,一般不能离美超过1年,通常连续离美超过6个月以上就会被边检关注。不居住美国的话,可每隔四五个月来美国呆几天来应付出境小于6个月的要求,理论上长期来回跑也会有点问题,但我一个朋友已经这样来回跑了好几年了,没被边检为难过。

Q05:听说拿美国绿卡后国内收入要交税,具体情况是怎样的?

A05:美国的税务非常繁琐复杂。不过国内的工资收入一般够不到美国海外收入纳税的起点($97k),即使整体收入超过这个数,也可想办法规避,毕竟美国政府监控不了中国的账户。我没对国内收入报过税,所以具体情况也不清楚。

移民是个不算轻松的决定,发达国家的环境和物质生活相对优越很多,这也是很多人想移民的原因。但对于在国内有一定物质基础,除了物质外对身份认同和精神需求有一定要求的人而言,移民非常挑战。且对于70末80后的独生子女一代,移民后如何照顾老年父母在情感上和生活上的需求的也是个问题。这些东西本文覆盖不了,只希望对赴美生子和有移民意向的朋友同学提供一些靠谱信息。

负能量

来点负能量。上周陪一个60末的老哥唠嗑,聊到过去几十年的变迁,又聊到下一代,得出来一个蛋蛋忧伤的观点:我们的子女很难体会到我们这一两代不断上升的人生体验,不走下坡就算不错了。我觉得我们这一两代后面说不定还有大坑等着,但我和老哥聊出来的这个观点大体上应该是正确的。

记得前段时间去一个美国朋友家,他拿出来70年代末家庭聚会的相册给我们看,照片是绒面彩色的,聚会的礼服和就餐环境有点时代印记,但水准同现在相比差别不大。我很感慨的说,那时候我爸妈估计都没见过彩照啥样,而这种档次的餐具和环境,不用说我们那小城市,省城能不能找到都我都怀疑。我当然没说,三十年过去,他的家庭还保持着同水平的生活质量,而我家从土破穷慢慢上升到与他同级了。我当时就在想,对于人生而言,是起点高一些然后在高位徘徊有意义,还是起点低一些走出一个上升弧线更有意义。

老哥说我想多了,我们这一两代的上升,不是我们有多牛,而是碰上了中国发展的节奏,发展就意味着机会,就好像在上升期公司,即便垫底的员工,也会被公司拉着向上走。如果发展变缓甚至停滞,就意味到了一个成熟和固化的阶段,自然机会就少很多。而我们的下一代,首先起点比我们高太多,本身上升空间就不大,再加上国家发展必然放缓,他们的机会自然比我们少很多。

每次老妈自豪的唠叨孙子多聪明多乖,以后一定有出息,我就会想,还早呢,且不说我以后会不会被娃连累挨老师白眼,即便娃天资不错,名校毕业,进入上升通道的概率也基本不会太高。一代有一代的生活,我们这一两代当爹妈的,要把自己的期望压低一点,才符合社会发展,嗯。

2013年10月10日

躺床上过了一遍上周的两个热点审判,夏俊峰的死刑,李天一的10年有期。观后感是,这两位都在某种程度上被代理律师的辩护策略给有意或者无意的坑了。

律师的利益和客户的利益会存在不一致么?当然。律师直接利益是现在及未来的收入,经验口碑获胜率等等都是为这个服务。而客户的利益就是做原告时获得最大补偿,被告时损失最小。大多时候这两个利益诉求一致,但也会产生分歧。我就见到过类似情况,不过不是刑事而是商业案例。

虽然两个案子舆论在倒向上相反,但从审判书中所提到的证据来看,无论给夏俊峰或李天一做无罪辩护都风险极。但这两个案子的律师都决定做无罪辩护。这种辩护策略要么掌握了压倒性有利证据,要么过于自负,要么别有用心。从结果来看,压倒性有利证据是不存在的。

保持清醒的头脑,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不被忽悠,是在这个社会上立足之本。

美国学生贷款

今天看到一个评价高校优劣的新视角:学贷违约率。美国教育比较贵,大多数学生都要靠学生贷款来完成学业,2011毕业生人均学贷负债$26,600。学贷是信贷产品中违约率较高的,3年学贷在毕业后整体违约率达到13.4%。于是对高中毕业生而言,在选择高校的时候,找学贷违约率低的高校,不失为明智的选择。因为学贷违约低的学校毕业生a)家庭经济条件好有能力负担学费或 b)就业形势好收入能够偿还贷款。如果想要成为富二代的同学,或者获得更多就业机会,找这个指标低的学校一定没错。

如果看具体的学校数据,会发现排名靠前的知名私立学校虽然收费更加高昂(年均学费$4-$6万,大学总成本$20-$30万),但这些学校的学贷违约率是非常低的。这充分说明了好学校有钱人扎堆,就业也更加容易。工科院校违约率更低,例如MIT和CIT违约率分别是0.5和0,看起来还是学技术搞工程最安全

看到13.4%这个平均数据还是挺吃惊的,这意味约60%背负贷款的学生中有13.4%在毕业后会被迫进入信用系统的恶性循环:违约 信用降低 生活成本增加 经济困难 违约。俺爹妈把俺管到大学毕业花几万人民币已经觉得很贵了,俺们这代做爹妈的不准备二三十万美金估计撒不了手,在美国要做负责任的爹妈真是压力山大

2012 Q2 Update

偶然间看到我2009年9月做的Q&A,两年多过去了,再Review一下部分答案,算是记录我部分的思维改变。这是对于这一系列问题的最后一次update啦:)
//前面是去年的Answer,//后面是今年的Update

2. 你最想学会,但此时还未拥有的一项能力或技能。小提琴。// 吉他。
4. 你会毫无保留的相信你的朋友么?为什么?
有4个人会。/// 答案不变。
5. 如果现在让你随心所欲去旅行,你想去哪儿?
黄石公园,爱琴海,东非大裂谷,夏威夷,等等等等等//欧洲深度游

6. 哪种类型的异性让你最反感?你喜欢暧昧的感觉么?
小心眼多。还好。//答案不变
7. 你的下一段恋情会以结婚为前提吗?
不会。// 下一段?!
8. 准备什么时候结婚?
恩,我准备去年结婚:)//结婚一年多,席娃都出来啦
11. 如果可以重来,你最想改变的是什么?
没啥想改的。// 答案不变。
12. 你理想的伴侣应该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理解我、爱我。//答案不变
13. 什么才算得上真正的朋友?
有难同当 // 共同的价值取向和相互的信任及支持
14. 让你最难忘的一个异性是谁?
老妈,不过其实美女俺都过目难忘^_^//老妈
15. 最近最让你迷惘的事情是什么?
没有迷惘了。// 什么时候回国陪父母
16. 你最近一两年内有没有一个目标和一个具体可行的计划?
有计划,没目标。// 有目标,有计划
17. 不开心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如果是自己关心的人不开心了呢?你会为她(他)做些什么?
看书。安慰。//一个人安静的呆着,或者陪小席玩。安慰对方。
18.在你的诸多优点之中, 哪个是你最舍得放弃的.
都舍得,没有优先级。//答案不变
19. 最遗憾的事情
还是雪狼湖 // 结婚一年多没有带着老婆出去休假过。
21. 你的理想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
衣食住行无忧,有好书看,有人分享智慧 // 答案不变。
23. 在你的缺点之中,哪个是你最想改正的。不许回答没有缺点。
最大的缺点就是缺点太少,而且俺都自动忽略啦 //拖延症患者

我眼里的药家鑫案

2011年国内发生的若干大事记里让我最为难受的是药家鑫案。我是一个旁观者,没有参与讨论只是因为我一开始就认为药家鑫是个普通人家的孩子,而主流的声音都是从各方面来围绕着药家可能会如何影响司法公正来讨论,例如他的同学集体给他背书、李玫瑾分析案件,药家鑫的官二代背景,他爹的军方经历,在看守所被优待,等等。但我的判断与主流声音不一致时,我只能闭嘴。药家鑫说杀人动机是怕农村人难缠给他父母添麻烦。这是一个典型普通家庭孩子遇事的第一反应,而不是围绕权利或财富成长起来的孩子的反应。当然这个动机听起来很能引起民愤:你以为人家难缠,就把人杀了?,但这个动机确是有无数案例背书的,药家鑫只是把这个动机通过极端残忍的方式表现出来,事实上很多撞伤人后补压一车轮的案例也是类似动机,且结果一样。很可惜药家鑫成为了这个扶一个倒地老人都要三思的社会的矛盾集中牺牲品。

让我最难受的是对于该案件的言论,很少一点理性的声音都被一片杀声淹没住了,谁要有理性思考就是人渣败类垃圾没人性。各路公知们利用这个机会吸引眼球,不仅迎合一片杀声,还都你追我赶的往道德的制高点上爬。这就是国内社会公知和意见领袖们的水平,看得我心寒。特别是在判决以前,大家组织捐款支持张家要药家鑫性命。我真是无话可说了。人们都担心权利或者金钱影响司法公正,这种担心也正是各种谣言发挥效果的基础,可是大家却用自己手上的金钱去试图影响司法。自己成为了自己所憎恨的对象,但还以为自己是正义的代言,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凉。

作为一个父亲,我能想像张妙父亲和药家鑫父亲失去孩子的痛苦。药家鑫罪大恶极,但我不认为他无药可救。我也不认为张妙父亲一定要用药家鑫的死来祭奠张妙。但这个案子里的所有人都被一片杀声和谣言舆论给绑架了,事件不断的向最坏的方向发展。过程看的人心酸。而站在道德制高点的人们,谁又能保证别人不会站在另外一个制高点上来审视自己?

但愿需要回国生活时国内社会不再有这么多的悲凉。

看韩寒VS.方舟子

韩寒与我同岁,看他的文章是从99年新概念开始,当时韩寒的求医、书店这两篇文章在我记忆里不算最出彩,但确是非常不错的。还记得当时新概念作文分上下本,我在高考前将两本书里的文章细读过好几遍,目的很单纯,为提升高考作文水平。

这么多年看韩寒的书和文章一路过来,要说韩寒的形象没有经过包装,我觉得是瞎扯。不过我不认为包装是坏事,这个世界营销无处不在。有才华的人那么多,要出位还得才华辅以营销。韩寒过去12年间,我一直比较关注,但我不是他的粉丝,我只赞赏他的才华,并不崇拜。在我记忆里,韩寒一直都是个批判者,不过这么多年批判的矛头有三次较大转向,每次转向都吸引了更多的关注。我记得开始几年他批判教育体制,后来把矛头转向文化界,再后来矛头转向政府公权。韩寒很聪明,从来不去碰硬钉子,还在不经意间把自己营造成了一个被政府打压的知识分子,于是支持者更多。当然靠着这个策略上位的还有李承鹏等所谓的意见领袖们。我理解但鄙视这些所谓意见领袖的行为,明明只是挠痒,却非要展示一副嫉恶如仇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韩寒VS.方舟子,我相信韩寒博文是自己写的,至于小说,质量一般我不关注,即便别人写的又怎样。但是这件事上我挺方舟子,方舟子的质疑大体上还是严谨和逻辑的,没胡编乱造,有理有据有节,而韩寒及其团队的表现这次是在太差劲,动不动就给别人带帽子,真是印证了不怕狼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不过也挺好,方舟子这一次让我看到了更加真实的韩寒。

两点感想:

脚踏实地,实事求是。这次韩寒老爸给他挖了一个大坑,估计是对儿子太骄傲,总是有意无意要将其塑造成一个天才,可惜韩寒不是天才,还要依靠读书学习发奋。而且话说回来即使天才也需要汗水耕耘嘛,毕竟不是神。我认为这个时候摔一跤是好事,也许可以成就更加成熟和真实的韩寒。

独立思考,理性成长。方舟子打假也有十几年了,虽然有时候过激或小题大作,但他打假的质量确实很高,而且都是自己独立挖掘,这种独立的精神恰好是我们这个社会正缺乏的,社会需要人云亦云,也需要跟随者。但是如果要想成为一个领先者,就必须有不同于跟随者的特质,那就是独立和理性。

Evolve before Evolved

时代变迁太快,我们必须保持学习的心态,在变化中不断寻找生存空间。如果我们不前进,我们就会被抛弃,甚至连被Evolve的机会都不会有。记住这句话,Evolve before Evolved, Change before changed。我最近在思考我要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网络的发展带给我们丰富的信息量,好像我们每天都在学习,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这一年多用微博感慨颇深,微博是一个小型的新闻平台,因为信息来源广,缺乏筛选且不断更新,我们会不自觉的耗费很多时间在这上面。看起来好像紧跟时代,但普通人这样长此以往,实际上会遗漏掉很多系统的学习的机会。名人上微薄搭上时间但获得关注,在眼球经济时代这是一种投资。普通人上微薄,就是纯粹的消费。不怕消费,但我突然发现自己消费不起了,回到现实里我再不向前就要被向前了。会有人不断加入微博大军,也会有人发现这个温柔陷阱,然后悄悄离开。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有些人Evolve,有些人被Evolve

读后感

自从在印度工作过三年后,我好几次被人笑作五毛,因为听到身边人抨击政府的时候,我常会站在另一个视角为政府辩解。印度三年的生活对我影响非常大,我至今依然记得第一天落地孟买看到贫民窟女孩用公路上泥坑雨水洗脸的震撼,这个场景真的让我目惊口呆。

体制上看,印度是资本主义民主政体,受英国殖民影响独立后沿用了西方发达国家成熟的制度;资源上看,耕地矿产等自然资源与中国基本同一水平线;文化上看,也是文明古国,有自己的传统和历史。印度与中国几乎同时解放,印度没有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类似运动,但经过这么几十年的发展却被中国远远甩在了后面。我开始非常不理解,在广泛接触了印度社会各阶层后,才逐渐发现,民主这个东西在发达国家是好东西,在发展中国家却常常会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中国有句古话: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我理解为马斯洛需求模型要一层层满足,底层没满足就提上层需求,如同空中楼阁。自由民主属于上层需求,其运作是建立在生存需求满足,且有尊严,能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在贫民窟一袋米就可以换一张选票的民主,即使不算伪民主,但效果也与制度设计本意大相径庭。所以我曾经一段时间很比较疑惑,中国的集权统治换成民主制度会怎样发展?会走向欧美,还是走向印度?我不太乐观,我想我们这代努力奋斗,把经济再向前推一些,同时逐渐把公开公平落到实处,或许我们下一代就能逐步够享受到欧美的民主,否则很可能比印度更差,因为印度虽穷但社会结构较稳定。而中国目前还算稳定的格局如果没有集权统治,会走成啥样我真不看好。

在美国也生活了两年多,美国没有像印度那样带给我震撼,但却让我有了很多思考。美国的体制好在哪里?为什么多数人来美后都不愿意回去?为何大多中印培养出来的精英都不愿回去建设自己的国家?国家强盛依靠的是人才,我认为中国比印度更有希望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不错,有很多海外人才愿意回去发展,而印度实在太差,绝大多数海外人才都用脚投票。不过现在看起来国内准备用脚投票的人越来越多了,最近两次回国,跟朋友同学聊天,感觉白领中产的怨气普遍较重,话题几乎都离不开移民,而且有条件的都在行动,前几年朋友定居海外的没几个,现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智利、英国、新西兰、泰国、新加坡都有了种子。我很理解他们,因为我曾在伤自尊的时候,也想过用脚投票。可问题是,自己无法带着亲朋好友们一起用脚投票。所以我在要不要移民这个问题上有点纠结,是独自撤,还是留下用自己微弱的力量同大家一起来改变这个社会。

中国需要改变什么?我觉得最基本的还是制度,细点就是法律,在美国呆了两年,最感触的是中国法律跟发达国家比基本属萌芽阶段,在这样的法律下要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基本是空谈,就更别提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的公开公正了。举个例子,中国的国籍法,总共18条,1页纸,只有思路,没有细节没有定义更别提流程。同样美国的国籍法,总共17章,其中第1章第1节里面对法律中所用到名词的定义就5页,几百页的文本基本达到了所有场景所有诉求都能覆盖完整。这就是差别。我刚来美国时觉得法律管的太多太细一点不自由,但是时间长了,发现这样的法律框架下,更容易实现公正公平,社会也运作有序。所以搞了这么多年法制,其实法律还是中国最缺的东西,没有完善的可执行的法律,基于人性弱点,透明公开公平公正都是口号,没法落地。

在国外生活了6年,我能感受到随着国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提升,华人的形象也在改善,我内心里对政府还是抱有希望的,期待随着时间推移,一切逐步的改善。一个国家精英阶层普遍劈腿,我很难想象再加上中产阶级大量用脚投票,这样的国家前途在哪里。

三月志

三月忙碌的过去了,出差了一趟Orlando,本来有一天时间可以逛逛迪士尼或者环球影城,但我却提不起兴致。我发现结婚自己的兴致很大程度上就和另一半关联了起来。以前听说有夫妻结婚以后依然保持独立的生活圈,我很期羡。现在看来,基本上这算是扯淡。

三月日本地震了,我没啥感觉,看着地球那一面的日本人民受灾,除了感慨上帝很残酷,就是祈祷这一切离自己远一些。灾难这个东西果然是要发生在自己身上才有切肤之痛。

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局势也是日新月异,我有一种隐约的恐惧感,似乎很多东西都会渐渐离我远去,这个社会慢慢向一个未知的方向延展。持续拉扯开的贫富差距,不断上扬的物价,连续爬升的汇率,高频率的加息,再混合上预期的国家领导人更替,以及不断收紧的传媒话语,我必须相信自己正身处一个“大时代”。

四月要去一趟Las Vegas,这一次,我要满载而归。

你不可能取悦所有人

我会把一些人扔进黑名单,另一些人也会把我扔进黑名单。所以不可能所有人都能取悦我,我也不可能取悦所有人,这就是生活。对自己而言,能取悦身边最重要的人可能就算很好,但很多时候发现其实这已经很难。

春节

每年春节都会有比较强的情绪波动,一方面印证着我的感性,另一方面说明我不够淡定。

作为家里的独子,过去几年与家人聚少离多,很显然从情感上我对家人的投入不够,未来几年估计也很难尽善。可时间一天天的向前走,父母都在不断老去,还有几年时间能够让我挥霍呢?

每年最难过的就是春节,一想到父母,我就止不住眼泪,或许他们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孤单,但我欠父母的。

或许我会一直欠着他们,直到我离开这个世界。这是我的幸福,也是我的悲哀。

向前看

我的2010,在很多人眼里看起来可能是非常不可思议的。这一年,我弄丢了一个很喜欢我的女孩,还拒绝了一个我喜欢但性格不太合适的女孩。最后在与小熊约会了一个月以后,借着一股子冲动,同她闪婚了。很多人都为我们的闪婚担忧,其实没什么担忧,两个人是否适合对方,基本上不用一个月就能有基本判断,对双方有足够信心,结婚挺好,信心不足,长跑个几年估计也是分多合少。我身边就是这样的情况。

这些年国内情况非常诡异,很多事情很难用逻辑看懂,看懂了也只能酸涩的一笑。国内的机会确实很多,但也隐藏了许多风险,这么多年来我风雨走过,倒无所谓,但很希望下一代能多个选项,因此跟随大流,我决定把第一个宝宝生在美国,感谢美国宪法修正案,我不用为宝宝的美国公民身份太操心。也感谢岳父岳母和爸妈,感激他们将来美国照顾宝宝的付出。

结婚以后,我曾一段时间很不适应,压力相当大,还好已经自我调节过来了:)我可能不曾是一个很好的朋友或者男朋友,我以后或许也不会成为所谓成功人士。但我坚信自己至少会是一个负责任的老公和父亲,我会用全力去爱我的小熊和小席:)

幸福感

凌晨两点半,刚处理完工作,突然莫名感觉很快乐。最近两三个月幸福感特别强,没原因的,而且想到有许多人努力加油都不能让自己开心,我却能够白捡快乐,这种幸运又会加重我的幸福感。我想大概这就叫做良性循环。

这次回家休假见了好几个多年不见的儿时玩伴,轻松愉悦,还和小淳同学约了明年一起蜜月。小淳和女友已经交往了两年,感情深重,明年结婚是水到渠成。而我估计会闪婚,大家不用担心。

2011/2012

大方向上一直比较粗线条,我向来不知道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会成为自己的常态,最近大概明白了。知止而后能定,我预计在2011年最迟不超过2012年的某个时间点,我会成为某人的老公。我不确切知道某人的名字,但我可以尝试着勾画出她的轮廓:温柔贤惠听话、本科及以下,外貌中等、165cm及以下、非白领骨干。我会尽快努力给朋友们发喜糖:)

立此存照

还记得2006年12月29日,我拿到了在印度的第一份合同。距我落地印度15个月。
2010年7月9日,我拿到了在美国的第一份合同。距我落地美国16个月。

过去几个月,我压力很大,心态还好。我曾数次对主管说,如果这项目最终没拿不下,我就走人。这话我发自内心。在以科技创新著称的美国销售以生产制造闻名的中国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其中艰辛非躬身亲入不能体会。万里长征第一步,虽然看不到头,但我依然一路前行。

壹年

在国外猫了整整一年,想家的感觉居然不是特别强烈,显然我已经习惯了漂泊的生活方式。最近很累,不过自从富士康新闻出炉以后,我就对自己的生活特别满意,虽然压力很大还没有加班工资,但至少我不会在每周工作70个小时的基础上拿2000人民币的月薪。我很理解那些一跃而下的人们,当生活看不到希望,但却依然怀有梦想,这也许也算是最有冲击力的抗争。希望天堂里没有剥削和压迫。

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代表处去年中过来一个大姐,长我5岁,性格开朗,聪明伶俐,外表也不错。因为工作,曾和她一同为了一个破项目出差两个多月,每天一起蹭吃蹭喝插科打诨,所以混的很熟,以致平时两个人沟通,常常互称“老女人”和“小P孩”。老女人未婚,我无聊时还偶尔恶毒的装作语重心长的提醒“唉,女人,赶紧结婚了,再不嫁就真没人要了”,然后再和她一起对她的现状进全方位分析,不用说,分析的结果往往很杯具。老女人去年有个男友在上海,结果今年回国的时候分了,还是她的主动,原因是她觉得男友不够爱她,我知道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还狠很批评了她一番。不过也是预料中。相对于中国社会的大多数而言,我们对生活的要求确实有点高。你不够爱的不行,不够爱你的也不行,那就还剩一见钟情跟日久生情,压在项目上整天东奔西跑,日久生情基本没戏,那就只能一见钟情了。活到这把年纪依然相信一见钟情很正常,但潜意识里还期待一见钟情的,应该不多。还期待着的,情商要么不是一般的低,要么不是一般的高。

我们总在不断的得与失。聪明的家伙,常常有意识的对失去视若无睹,而沉浸在得的满足里。这是一种幸福生活的智慧。而我们生活和成长在这个社会环境里,无论愿意与否,总要承担起一些责任或者使命。可是有些在潜移默化中失去的东西,我们却无法真正的忽略,例如我们的时间,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