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未分类

纪念我的客户Terry Addington

2021年10月某天起床看到老徐给我的消息,告知Terry去世。当时有点难受但不意外。虽多年没见Terry,但看他的照片就知道,癌症把他的身体消耗得很厉害。

同Terry太太Cindy确认好葬礼时间后就赶紧订了去亚特兰大的机票。那是Covid后第一次公共交通出行,开车去亚特兰大实在太远,往返就要两天,想了下还是带两层口罩,飞吧。

临行前老徐发给我一篇纪念Terry的 随笔 ,洋洋洒洒上千字。我挑了几段在葬礼后翻译给Cindy听,算是带到了老徐的心意 ,Cindy说Terry能够在工作中认识老徐和我是他的幸运。其实认识Terry也何尝不是我们的荣幸。

葬礼现场的气氛还算轻松,Terry的家人挚友们回忆同他一起的点点滴滴都是泪光中带着微笑,并不是太伤感,直到看见Terry的遗容,眼见曾经高大健壮有说有笑的Terry被病魔折腾成消瘦的老头,安安静静的躺在一个大方盒里,当场没忍住就泪奔了。好长一段时间都没缓过来。

我有时候会想,人生,真就只是两点间的一条线, a chain of meaningful moments.

Terry是老徐和我在美国的第一个客户,也是我职业生涯中最敬佩的客户。正直、诚实、专业、幽默。

Terry找到我们是因为二次创业,他第一次创业经营起来的公司卖掉后,其实就可以退休了,但估计也是闲不住,看到了新的机会点,把以前创业时的小伙伴们拉到一起,重新出发。

当时接触的项目也不少,Terry的项目看起来并不靠谱,因为其他项目都是在存量业务上发展,而Terry是一切从头开始。不过随着接触深入,我们越来越觉得Terry有戏。诚恳,谦逊,实事求是,有愿景但不画饼。按照老徐的话来说,绝对的老实人。这样的人即使做不成生意能认识聊聊天也挺好。

随着Terry把团队组建起来,交流也更加深入,老徐安排的客户经理Mark也非常专业,不仅具备理工训练过的思路和逻辑,还很有人文气质。Terry团队虽然人不多但很细,方案规划配置等材料他们都会仔细阅读,提出问题,澄清讨论,反复多次后大家即可在细节上达成一致。前期交流越细,后期交付越顺。当然专业也意味着工作量大,加班加点很正常,但与认可的同事客户一起干活,累并快乐。

项目期间Terry回国参观,他不仅给司机地陪等都准备了小礼物,回美后还给支持的专家邮寄书籍以表谢意。有个专家收到跨洋包裹后很意外,给我电话说,都是给客户送礼,还第一次收到客户礼物。

因为在印度被鸡贼客户虐惯了,总担心意外,记得当时与Terry合同还未签订,我尝试商量能不能付点定金把库存货物给预定住。这么做流程上其实不太合适,但没想到Terry立刻同意,几十万美金很快汇过来。结果付款因为缺合同,入不了账,被财务嘱咐以后还是要按流程来。

Terry的网络投入运营一段时间后,规划从3g升4g,因为设备的升级成本不高,考虑到他们公司资金紧张,老徐就跟我讨论要不先给他升了,把业务做起来。最后实在困难送掉也不是不行。Terry考虑再三没同意,说公司经营未达预期,担心以后没有支付能力给我们惹麻烦。记得老徐当时对我感慨过好几次:Leo,你说这么好的客户以后哪儿去找啊。

大大小小也参与过几十个项目,同Terry的交易最舒适也最有专业价值成就感,以至于当时合同签完我还很感慨,项目只靠专注专业也能拿到的。老徐说Terry让他看到了普通老百姓的简单,实在,善良和勤奋。

参加完Terry葬礼,Cindy邀请我回家里聊天,客厅里有个小橱柜,橱窗里整整齐齐放着老徐送给Terry的中国特色小礼物,摆放用心的出乎我意料。聊天时提到Terry当年耗费不少精力帮华为游说向各方澄清,我说真的很抱歉,没想到我们给Terry带去那么多麻烦,Cindy说Terry理解你们,你们也不容易。Cindy的话也让我释怀不少。

Terry和我妈妈同年,Terry二次创业的时候老妈已经过上退休生活,我当时还同老妈讲,我有个客户与她同年,还在积极活跃在业内社交圈中,精气神看起来比她至少年轻10岁,想以此来激励老妈更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然而在病痛面前,任何人都脆弱的不堪一击。

Terry离去一年多了,前两天同朋友聊到美国客户,很自然就想起他,想起他留给我们的meaningful moments.

仅以此文纪念我的客户Terry Addington.

火人节+带娃攻略

Updated on 2019.11.03

1.  Be Bold, Be Wild

8月初的某天,苏导给我信息说她日理万机有诸多事宜需要处理(其实是担心无法每天洗澡),决定不去火人节了,问我要不要票。我说等我问问熊总。熊总听说我带娃去,她可以安静的宅一周,有点小兴奋,毫不犹豫的同意了。

然后我就哼哧哼哧的开始准备工作,给娃请假,给自己请假,找组织,找组织失败;然后开始DIY自己动手定营地,租拖车,阅读生存指南(周末花了一整天在图书馆读  火人节生存手册-> Burningman Survival Guide,家庭生存手册-> Family Survival Guide,儿童村生存手册-> Kidsville Survival Guide 三本指南,储备理论知识),准备物资。

作为大学毕业后十多年坚持不走自虐路线的80后中老年,带着娃在内华达沙漠中央住一周后顺利返回,整个行程还是挺挑战。但回想起来我认为这是一次非常值得的尝试,所以决定码码字,送给想体验火人节的朋友,以及犹豫要不要带娃体验火人节的爸妈们。 

首先,我觉得有必要澄清一下关于火人节的传说。

火人节在中文世界里有个刻板印象就是成人活动、大麻,酒精,裸体,狂欢,ONS。所以我说要带娃去,朋友们第一反应就是规劝:你自己去浪就好,娃还小,别教坏了。 但事实上,上面这些都是火人节的极极小组成部分,只是因为带有话题性和猎奇因素,在中文社区的传播中被人为放大了。

而我实测证明,Ethan非常享受这一周行程。临走时我们爷俩的对话“Ethan,你喜欢黑石城吗?”“喜欢,爸爸,我们明年还可以再来吗?” “嗯,如果能抢到票的话“

图片是最好的表达,先来感受一下黑石城对孩子们的友好度….

朋克党来儿童村探望小朋友并带来有趣活动
朋克党来儿童村探望小朋友并带来有趣的活动
Junior Ranger小课堂,场景模拟安全防范及处理冲突
Teenagers搭的Kids Bar,为玩累了的小朋友提供免费冰冻饮料服务,娃们玩累了会过去要饮料喝,休息时还会互相寒暄和开玩笑
儿童村志愿者每天下午4天提供水果冰给娃们
每天下午4点,志愿者们为儿童村小朋友们提供水果冰
IMG 2821
烧民们对小朋友非常热情,Kids First, Always!
逛到手绘明信片,坐下来画明信片,又被夸了
法国美女姐姐的各种赞美
路上遇到的小摊,不仅有的玩,还有姐姐送水果冰
IMG 2277
邻居英国小正太,两个人玩黄包车
IMG 2288
邻居带了键盘和吉他,每天晚上开音乐会...
P1040936
沙漠里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陪玩的....

儿童村的官方视频,也是这个视频让我真正能放心带娃一起去的

从体验的角度来看,火人节更像是一个大型的实验性质社区,因为续存期短,所以社区可以部分脱离现实社会的规则和边界,给居民们更大的空间进行创造和尝试。这种体验是非常独特和有吸引力的,独特到这个星球上可能再找不到第二个类似的社区;吸引力大到很多人像朝圣一样,每年都会来。

我的邻居Nick今年是第11次来,他基本没有出去参加活动,每天去做做志愿者服务,然后多数时间都呆在营地同大家聊天。我问他为什么每年都来,他说“这里是我的一个平行世界,一个完美的平行世界,我生命的一部分”。当然我更好奇的是“Nick,你怎么能够每年都抢得到票?” …..

2.  火人节101

中文社区知道火人节的不多,认知基本也处于“一群嬉皮士的狂欢节”阶段,下面简单说说火人节的5W1H(英语好的可以参考维基词条 --> Burning_Man

2.1  What:火人节是什么?

1986年开始在加州旧金山Baker Beach开始的民间纪念活动,活动结束时会燃烧掉木头人作为纪念,因此叫做Burning Man(火人祭),中文社区常译火人节。经过30年的演进,这个活动已经由燃烧活动延展为大型社区,聚集了以十万计的烧民(burner),因为烧民的组成很大部分是各行业的创意工作者(艺术工作者,影视歌工作者,设计师,工程师,产品经理 etc),所以火人节基本也可以看作一个分布式巨型创意展,烧民们在社区里肆意呈现,自由表达。同时贯穿社区的是烧民间极度友善及包容的互相连接,以及整个社区的极强自组织能力。

火人节虽然是一个社区,但因为最后燃烧大型木头人(Man Burn)的场景很壮观,因此而闻名。

2019年的Man Burn我用手机拍了一段(燃烧从2分18秒开始):

2.2  Why:为什么要参加火人节,为什么带娃参加火人节?

火人节是一个极端自由主义(extreme liberal)的地方,对于成长于保守环境的华人而言,会是很有意思的体验

火人节的十条社区共同价值:激进包容、激进表达、激进自立;赠予、去商品化(分享替代交易)、社区合作参与建设、活在当下、公民责任、LNT不留痕迹。其中去商品化有一点乌托邦的味道,在一个高度商品化的世界,是一个非常有意思和值得体验的尝试。

为什么带娃?我们再来看看这十条共同价值,红色标注的这几条可能不仅是娃在未来的价值观基石,甚至对现在的我们也充满了指导意义。

回来以后跟妹妹聊天,她关于80后童年最幸福的说法,我深以为然.

2.3  When:火人节什么时候开始?

每年的8月下旬开始,持续时间通常为1周,结束日期是9月的第1个星期一。

火人节最后的周六周日晚会焚烧黑石城中央搭建的两个大型木质建筑,通常是周六焚烧中心木人建筑(也被称为Man Burn),周日焚烧旁边的庙宇建筑(也被称为Temple Burn),焚烧前数万人聚集在建筑周围围成一圈,这是火人节最具代表性,也最有仪式感的一幕。

2.4  Where:火人节的地址?

Black Rock City,NV(内华达州黑石城)。火人节组织者于90年代开始从Bureau of Land Management(国土管理局)申请了内华达州北部的保护区黑石沙漠,每年在沙漠中建起来9天的临时社区,因为社区规模足够大(整体约9.6平方公里,其中居住营地约5平方公里),需要有公共市政服务,因此这片区域被命名为黑石城(Black Rock City),黑石城从周边城市外包的警察、消防、急救等公共服务,甚至还有一个自己的小机场,供私人飞机停靠。 黑石城每年仅在火人节期间正常运作,火人节结束后又恢复为一片沙漠,因此黑石城也被许多人称为“临时城”

因为黑石沙漠为保护区,因此国土管理局对黑石城社区的环保要求很高,Leave No Trace不是高标准,而是底线,任何外来物质(MOOP, Matter Out Of Place)包括洗漱废水都必须带走。即使如此,因为对自然环境和周边社区的压力,火人节的未来也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2019年的火人节已经结束,但2020年火人节能否如期举办,以及能够接纳多少人和车,都还要看国土管理局的环评最终决定。从最新的环评报告看,感觉未来10年接纳更多的参与者可能性极低,比较好的结果应该就是维持现状。

下面是上帝视角的黑石城卫星图 (经纬度 40.785453, -119.207395)

下面是现场图,前两张图拍摄位置:第三张图飞机机翼 (没错,波音747被当做艺术品给拖过去了)

P1050008
傍晚的黑石城,一眼望去宛如大型灯展
IMG 2473
从机翼位置拍的黑石城,对,是机翼,下面这架747
IMG 2469
没错,艺术家把747作为展品给搬到沙漠里来了,Orz....

2.5  Who:都是什么样的人在参加火人节?

2019年的火人节人口初调数据显示,黑石城的烧民,将种族结合政治倾向来看,基本是一个白左扎堆的社区。

基本上可以这么说,如果爱和热情可以发电的话。

黑石城就是核电站。

2.6  How:如何参加火人节?

火人节的门票每年大约有73,000张,因为环境压力,国土管理局估计不会批准更多数量了。这些票分为两个大类:团队票,公众票。另外还有少量票是为低收入人士准备的,今年价格为$210,需要申请。

团队票直接卖给特定营地,这些营地很多由艺术家和志愿者构成,这些人是火人节能够顺利举办的基石,也是整个社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因为他们中间很多人都为这个社区在长期的无偿付出,甚至出钱出力。这部分票可以占到火人节总票数的近一半。

公众票通过官方抢票系统定期定时销售给公众,通常分为三次销售,每次价格不同但价值一样(例如2019年三次抢票的价格分别为$1400/$425/$550),基本上1小时内销售完毕,所以公众票特别是$425的票需要运气来“抢票”。(我们有五六个小伙伴一起抢,就苏导抢到了)

如果没有在正式发售中买到票,可以通过火人节的STEP转票系统碰运气,如果有人买到票又因故无法成行,就会在STEP中原价出售。

火人节的票在黄牛手中炒的很贵,但实际上官方统计只有不到2%的烧民是高于票面价值拿到的票。所以我个人并不建议买高价票,一方面没必要当冤大头,另一方面黄牛炒票盈利本身就同火人节的共同价值相悖

3.  火人节带娃攻略

3.1  准备

因为要在鸟不拉屎随时尘暴的沙漠里呆一周,准备工作尤其重要。这里要佩服一下美国人民的文档能力,基本上三本生存手册覆盖了沙漠生存和体验火人节的所有基础知识。(需要一定英文阅读能力)

Burningman Survival Guide:火人节官方生存指南,包括注意事项(安全,防火,噪音,禁品,法规等),交通,黑石城各种资源(冰,问询处,急救,失物招领,电话等),黑石城地图,各种要求(Leave No Trace等),物品清单提醒一下,与传言不同,大麻在黑石城是违法的哦

Family Survival Guide:火人节官方家庭生存指南,包括拖家带口体验火人节的必要注意事项

Kidsville Survival Guide:Kidsville娃村营地生存指南,包括娃村的预定、入驻事项,娃的衣食住行建议,过往的常见问题,娃的安全保障。基本上能想到的所有问题都在里面。

我开始打算SUV+帐篷的露营模式,赶紧在Kidsville娃村注册排位置,一周后村长Don确认分配到营地。

看完家庭生存指南后,估摸着沙漠里住一周帐篷娃吃不消,所以临时决定选择房车模式。联系了几个微信群里租房车去火人节的群友,要么满员,要么不理我,要么价格奇贵(我和娃吃住要7000美金+),于是被迫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回头来看,准备不仅挺有乐趣,同时也是火人节的核心共同价值:激进自立。

临行前一周的周末阅读了三大指南,储备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在网上订好了房车(拖车,价格很实惠,每天不到150美金),买好了食品(方便面+八宝粥+豆豉鲮鱼+午餐肉+各种小零食)和水(40升瓶装水+20升电解质饮料)。

准备过程不仅了解黑石城和火人节的前世今生,社区组织模式,可用资源,还节省了一笔,总花费差不多1500美金就搞定了。准备过程中也认识了一些走商业路线的朋友。相比而言商业路线确实省时间,但代价也是失去了在准备和学习过程中了解和探索火人节的乐趣而火人节最大的价值,也是在精神层面提供体验、探索和思考。

准备过程中最头疼的其实是礼物,赠予是火人节的核心共同价值之一。送不是问题,问题是送啥。问了几个去过的群友,他们都说随意。 随意是最不好办的,最后翻箱倒柜把Sabrina留在我家的一堆大熊猫钥匙链找了出来,再加上自己手工做的几大包麻辣萝卜丝,就这么上路了。

IMG 2181
我最爱的麻辣萝卜丝。虽然熊总强烈反对但我坚持带上路了。嗯,全手工打造,邻居们很喜欢。

3.2  出发

出发当天上午9点到达车主Mike & Jessica家取车,因为拖车接口问题,Mike花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装好。小两口很热情的给我讲解了注意事项,Mike因为加收了150美金的清洁费,不断强调我们回来不用清洁拖车,交给他就行。而我也是很感激Mike的,因为很多车主怕脏都不愿把车租去火人节,我在最后几天还能租到车其实已经幸福感爆棚。

IMG 2193
车主Mike不仅动手能力极强,还很帅....

到达黑石城是晚上11点,3万辆车在2-3天内陆续入城,必须排队。我们大约排了两个小时,到达入口时凌晨2点。

兔子先生模样的Greeter给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欢迎仪式,对我强调了火人节的共同价值,欢迎我来到为期一周的乌托邦。

Greeter有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跨入这个门,意味着你进入了真实生活的平行世界,这就是你的精神家园,你可以忘记门那边的规矩和限制,你的各种账单和各种利益关系,你会真正的作为一个人(Human)而活。如果幸运的话,你或许可以寻找到内心深处的自己,你会真正明白你是谁,你想要什么,你存在的意义。

突然感觉压力有点大,身边朋友都以为我是来浪的,我也这么以为,结果没想到是来上哲学课的。而且直到结束也不知道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存在的意义 o_o

入城时Greeter会发三个重要文档:地图、活动手册、生存指南。其中活动手册对我们这样的新手非常有用,我基本都是照书玩。但老烧民感觉都不看这些的。

 

3.3  儿童村

儿童村Kidsville在黑石城比较中心的5:15E(5:15是时针方向,E是圈层数)位置,每年举办方都预留同样位置给Kidsville,村长Don居住在湾区,每年都会提前来准备,Kidsville登记的->  网站 和 Kidsville Survival Guide也是她在维护。

儿童村营地免费,依靠捐款维持准备工作(营地许多公共物品的购买、存储和维护),明年准备带娃去儿童村的家长记得paypal捐款给村长:queenkidsville@gmail.com

整个黑石城是一个自组织的大社区,Kidsville也是一个自组织的小社区。所有的营地维护工作都是由家长报名志愿参与。我报名参加了每天21-23点的GOD(Greeter On Duty)引导员工作。临走前同另外一个志愿者把村旗和营地保护网给收了起来。体力劳动,干的蛮开心。

关于带娃的所有问题,包括吃喝、营养、防晒、出行、安全等等等等,Kidsville Survival Guide基本将所有需要注意的事项和准备工作都事无巨细罗列清楚了。唯一的缺点是只有英文版,对家长阅读有一定要求。(有兴趣翻译的同学,欢迎同我 联系

手册里甚至包括在各州如何有理有据的给娃请假。我贴一小段大家体验一下美国文化。

Just say: "My daughter/son will accompany the family to an important religious observance she will be leaving after school Friday the week before labor day, and will be back Tuesday after Labor Day, we appreciate your understanding."  No more, no less.

If they ask which religion, just say in your most calm and assertive voice "We are very private about our religious matters, thank you for understanding.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you again after Laborday"

If they ask if you are going to "Burning Man" because your daughter is so excited that she can't help talk about it. Neither deny nor confirm, just be calm and assertive and say "Our religion is a very personal and private matter, thank you for not asking any more questions."

Don't ask for homework for the period, it will induce unnecessary stress, kids should not be expected to make homework during a week-long important religious observance. If they ask you to do homework, calmly say, "We will be so embedded in our religious observance that there won't be time, and thank you for suggesting it"

Kidsville Survival Guilde

3.4  参与建议(掉坑预警)

不跟团

不要跟商业团,Period。但几个朋友凑着一起去,是没问题的,毕竟人多好玩。不要组大队伍,两三家组队最好,这样互相有照应,而且也有很多机会同各色邻居们交流。

尽量租RV

黑石城虽然是沙漠,但气温并不高,避免太阳直射就能避免高温,所以搭大型帐篷是没问题的。但最方便的住宿方式还是RV(含Trailer),RV能解决几个大问题:洗澡,洗漱,做饭,洗碗、充电(带发电机)、保鲜(带冰箱)。

RV的清水一般在30-50加仑之间,3人省着用基本够。燃气做饭足够。发电机主要供给空调和充电,我带了10gal汽油,用了大概5gal,主要是气温没有我想象的热,基本没开空调。

多带油是有好处的,离开时可以撑到更远的加油站,避免排几个小时加油的痛苦。

租车公司租赁RV很贵,可以在RV Share等平台上找找,我就是在RV Share上找到的,不仅便宜,还能认识新朋友。

水和卷纸带足

这次我们父子俩总共带了60升的饮用水和饮料,人均每天4升,差点不够。感觉安全的预算人均每天6-8升。

大卷纸(Paper Towel) 带了3卷,用完了。因为卷纸的用途特别多,为了节水,我洗碗前后都会用卷纸擦一遍,耗费特别快。建议预算人均2-3卷。

多带中国特色食品

出发前我在大华做了次集中采购,买了很多中国的食品,火人节时散发给邻居,获得了广泛好评。我带了两盒自热火锅和米饭,邻居看到都惊呆了,说想不到中国居然有这么好吃的方便食品。在大华顺手拿了几个香飘飘奶茶,冲泡好给邻居喝,邻居也是赞不绝口。其他还有啥八宝粥,螺蛳粉,花生酥,旺旺雪饼之类的,都非常受欢迎。

到达黑石城前加满油
 
黑石城外最近的一个加油站大概30公里,随时排长队。如果要避开加油队伍,必须能够冲出来150公里开外的Fernley小镇,往返300公里朝上,所以进城前一定要加满油,而且最好多带点备用油,以备不时之需。
 
带厚垃圾袋
 
因为所有的MOOP都需要带离黑石城,8天积累下来的垃圾也不少,所以结实的大垃圾袋非常必要多带几个。我带的是家庭常用的13gal白色垃圾袋,事实证明不太适合火人节这样的场景,主要问题是不太结实,如果拿来拿去比较容易损坏。建议携带那种很厚的黑色垃圾袋。
 
外套及防护装备
 
黑石城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再加上人类活动,比较容易起沙尘暴,所以好的防护装备也很重要,主要是护目镜和口罩。我这次掉以轻心,带的射击用护目镜,不能全方位遮挡,风沙起来就只能原地闭眼卧倒 -_-….
 
沙漠里面昼夜温差大,黑石城的白天还好,只要不直晒都能抗住,但晚上温度能突然降到16摄氏度以下。我们还需要点篝火取暖,所以带上厚外套保暖非常重要。
 
电动车交通
 
我这次租的Trailer放不下自行车,于是在我就把家里的9号平衡车和小米电动滑板车给带上了。
 
事实证明带电动车也是很好的选项。黑石城非常大,靠自行车交通感觉还是比较累的,电动车就会轻松很多。但电动车有三个缺点,一是基本需要每天充电(我有一天忘记充了,结果第二天在路上罢工…);二是电动车的轮胎尺寸小,应付黑石城里某些凹凸不平的路面比较吃力;三是电子结构,多了故障点,一但出现问题就会是大写的尴尬。
 
黑石城的自然环境对电动车也是严峻考验,我的电动滑板车最后一天就充不进电。想起来也是蛮幸运的,如果前两天出问题,我的体验估计会完全不一样。
 
多准备礼物
 
Ethan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很多动画贴纸,加上Sabrina留下来的十几个熊猫&川剧变脸的钥匙链加持,基本上就是我们准备的礼品。
 
我的感受是:完全不够用。但也是有收获的,大熊猫和川剧变脸非常有地方文化特色,自己轻巧容易带,对方也很容易保存,拿来做小礼物非常合适。好几个邻居拿到后就直接挂到钥匙串上了。

4.  儿童村体验

4.1  回到过去

在儿童村住到第三天的时候,我就有种很强烈的回到自己儿时的感觉。

前两天Ethan在儿童村内活动,我基本都跟在他的身边,这也是我平时带他出去玩的习惯,Ethan比较好动,在公共场合很容易跟丢,一旦跟丢我心里就会紧张。

第二天晚上我做GOD值班的时候,有个妈妈过来跟我聊天,聊到她有注意到我一直跟在娃身边。她说她第三次来火人节了,第一次也很紧张,觉得这里有各种奇奇怪怪的人,所以随时都跟着娃。后来发现这里的人都非常友善,于是便慢慢开始放养,娃自己在村里玩,偶尔过来看看就行,不用一直盯着。

接下来的几天Ethan基本就是下午自己找小朋友玩,我做好晚饭后,远远的喊他名字,他回来吃完饭又出去找小朋友玩了。有一天下午Ethan自己乘坐花车出去逛,还不知道在哪儿画了两幅油画带回来。

这真是带起了我童年的回忆,我小时后就是每天吃完晚饭自己出去找小朋友玩,玩到要睡觉了我妈再把我叫回去。

那个时候,父母不用担心娃安全问题,也不用愁娃的社交和玩啥

不知道去哪儿画的油画,还像模像样的....
Ethan自己坐花车出去逛了一趟,回来带了两幅自己手绘的优化,有梵高的赶脚....
闲逛给妈妈画的明信片,没带邮票也寄回家了....
闲逛给妈妈画的明信片,没带邮票也寄回家了....
七龙珠粉丝,看到Ethan很兴奋,说你就是昨天那个“孙悟饭”吧
七龙珠粉丝,看到Ethan很兴奋,说你就是昨天那个“孙悟饭”吧

4.2  娃的快乐很简单

儿童村有很多家长带了不少玩具,有个家长还搭了个小图书馆,但总体而言玩具还是非常匮乏的,就两个跳床,还有几个破烂的塑料小车。我真是没想到,就这么几个破玩具,能承载几十个小朋友玩一个星期不仅不腻,还大家每天都一副excited的欢乐表情。

后来我发现玩具只是小朋友们交流的载体,小朋友们没有大人跟随的时候,各种交流是非常多的,除了玩具,他们会邀请对方到各自的“家里”参观,会把自己的新奇小玩意共享给大家体验,会集体坐成一圈讲故事(包括鬼故事 T_T),会把仅有的几个玩具玩出各种新花样,而每种新玩法都会让他们乐此不疲。

我甚至看到有小朋友吐槽她妈妈的糗事,一副“我妈这么笨,没我怎么办啊”的表情,还激起了其他几个娃的共鸣,纷纷献计献策。 -_-

有一群快乐的娃陪着,这就是快乐的源泉。

简单。

但在现代社会确又那么难。

一个蹦床可以给几百个娃带去一周欢乐,真是不可思议....
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Play Ground,承载了儿童村上百小朋友的快乐

4.3  大小娃相处其实不难

我一直认为大娃同小娃相处时比较困难的。通常大娃不喜欢跟小娃玩,而小娃又喜欢缠着大娃。但儿童村的几天让我改变了刻板印象。

有个叫Erin的11岁小姑娘同妈妈从纽约过来,首次见面她用生硬的普通话跟我打招呼,给我印象深刻。我问她怎么会中文,她说:I can choose spanish or chinese as my second language, but you know, I’m from New York.

Erin和其他几个的Teenager同小娃们关系很融洽,Teenager们会在游戏中提醒小娃注意安全,带着小娃们一起玩,带着小娃们唱歌,讲故事。

感觉真的很温暖。 

IMG 2781
Ethan带了学校布置的作业,最后两天在我的提醒下开始补作业。他在玩耍时同其他小朋友说有些题目不会做,于是就有个Teenager主动跑过来给他辅导作业。

4.4  友善环境能让娃更开朗

某天有一对家长专程来我的营地找我聊天,问我是不是Ethan的爸爸,我说是啊。他们接着跟我说Ethan这几天在他们那一片跑来跑去,同大家聊天,非常的活跃和友善,他们非常开心也很喜欢Ethan,所以过来跟我打个招呼。

其实现实生活中,Ethan虽然活泼,但在陌生大人面前基本还是非常拘谨的,按照熊总的话说就是“八杆子打不出个屁来”。所以Ethan的表现让我有点意外。

我相信这就是环境的力量。我们现实生活的环境和黑石城环境最大的差异可能就是“友善度”,在更加友善的环境下,娃的交流天性就会自然呈现。

出发前,我给Ethan说我们要去沙漠里住一周,他回答“well, 好吧”

离开前,Ethan主动问我:爸爸,明年我们还可以再来吗?

烧民们都很友善,Ethan也喜欢同大家打招呼,还遇到了不少华裔,这两个台湾帅哥是Ethan在爬塔时遇见的

4.5 陌生人的信任=环境安全感

火人节通过友善和热情将整个社区打磨成了一个陌生人高度信任的环境。虽然几万人社区不可能人人都值得信任,但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会很自然的对陌生人充满善意。而这种善意,又会提升整个社区环境的安全感。

黑石城双方问候的默认礼仪是拥抱。这个我适应了好几天,适应以后发现拥抱真的可以很快拉近陌生人的距离。

我的邻居小伙Lee搭帐篷时我路过顺手给他拿了瓶啤酒,他表示感谢给了我一个拥抱,他的女友Maria也过来跟我拥抱…然后寒暄了一阵就感觉很熟悉了。接下来几天我们经常一起聊天和分享食物,Ethan也没事就去邻居帐篷聊天,玩游戏,弹吉他唱歌,我感觉Ethan在邻居帐篷呆的时间还更多点。

IMG 2731
有天晚上我去邻居帐篷听弹吉他,看见Ethan已经躺在Maria的怀里睡着了....很温馨....

4.6  没有网络,但有更高质量的交流

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患有“没手机就焦虑”综合症,我也是患者之一。

黑石城虽然有手机信号,但因为人口过于集中,估计网络负载太大,上网基本没戏,打电话差不多三十次能接通一次,而且接通一分钟内就会断掉….出于职业习惯,我在黑石城逛的时候会不自觉注意通信设备,果然第三天被我发现某个塔顶装有小站。于是晚上我爬到塔顶打了个电话,享受了十分钟同外界连接的特权。

离开黑石城到达有网络的地方后,几百条消息扑面而来,嘟嘟的提醒声持续了好几分钟,告诉我:Welcome back to the real world. 停下车把消息看了一遍,好像一周里网络世界发生了很多事,但这些事仿佛同自己又毫无关系。

在黑石城的一周,虽然缺乏网络同外界沟通,但也很自然同身边的人交流更多。我的邻居来自英国、德国、纽约、新泽西、德州、西雅图,大家晚上吃完饭没事就聚在一起聊天。我隔壁的Nick是俄裔,他在印度旅行过半年,而我在印度居住过3年,所以我们居然还找到了很多共同的话题和记忆。

不得不说美国人普遍还是很有趣的,晚上围在火炉旁边聊天轮流讲故事,时不时大家就会被逗得哈哈大笑。真的很欢乐。

如果说网络的交流可以更高效的获取信息和知识

那么传统的交流可以更高质量的构筑信任和传递快乐

DSC 0428
3岁,8岁,11岁,每天都混在一起玩

5.  火人节狂想曲

5.1  火人节信仰教 

在中文社区里,火人节有点像嘉年华,大家聚在一起玩的地方。但通过同几个老烧民聊天,我感觉火人节对很多烧民而言算是一个另类的宗教信仰了。

这些老烧民基本每年或者隔年就来火人节,而且他们认为自己并不是来玩,而是“回家”。他们认为这里提供了让他们按照自己理念生存的可能性,是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精神家园”。(邻居Nick对我说火人节帐篷才是他真正的家,而不是新泽西的房子,我还是有点理解困难的)

大部分的老烧民都在为这个社区不断奉献,而且是心甘情愿和乐在其中的。这我只能用信仰来解释了,只有信仰,才能跨越“得失““收益”,不求回报全身心投入还能感受到平静和快乐。

IMG 2786
在儿童村认识一个纽约来的爸爸,女儿两岁半,在村里光着脚连爬带跑,今年已经是第三次来火人节了。虽然我没有问,但我相信火人节也是这个年轻爸爸的信仰。

5.2  自我激励可能是激励的终极模式

黑石城的几天,我不断看到各种有趣的人和事,以及让人惊叹的艺术品。特别是很多大型艺术品,感觉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心血,艺术品的主人拿来黑石城展示,没有收入,没有奖杯,还可能产生各种花费。这种行为在现实生活中是基本绝迹的,缺乏物质或精神的激励,很多时候如同没有引擎的汽车,缺驱动力。

那么是什么在激励他们完成了其他人在物质精神激励下可能都无法完成的作品?

我想起了很久前看的一个TED Talk视频,记忆尤新,再分享一下。

5.3 自由在杂乱的探索新边界

美国社会两股截然不同而又交互缠绕的力量,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这种截然不同带有一定的地域性,我个人体验非常明显,洛杉矶和纽约就是极倾自由主义,盐湖城和中西部州是极偏保守主义。

自由主义在持续冲击现有社会组织的各种边界,同性婚姻、LGBT、女权运动、平权、大麻合法化等等都是典型代表。黑石城烧民作为自由主义代表,更是天马行空随心所欲,所以在保守的华人社区,火人节形象并不太好。

虽然我个人偏好保守主义。但不可否认,自由更能好保护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现代的教学方法,竟然还没有把研究问题的神圣好奇心完全扼杀掉,真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因为这株脆弱的幼苗,除了需要鼓励以外,主要需要自由;要是没有自由,它不可避免地会夭折。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观察和探索的乐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

爱因斯坦 <自述>
IMG 2617
Ethan参加了一节“柠檬为什么能发电”的小讲座,看看主讲Dr. Lemonade装束,感受一下。讲座的过程也是各种意外... 或许在比较保守的人看来,烧民们的行为有点“疯”,但这也是探索新边界的一种方式。

自由主义者们创造的各种遍布黑石城的艺术作品

Previous
Next

5.4  机器人时代的社会演进形态?

明年美国总统换届,今年出道的华裔总统候选人Andrew Yang可算是另类黑马。我虽然不同意他的大部分执政理念,但我支持他,除了他的华裔背景,也因为所有候选人中,只有他看到了未来。

Andrew对未来核心问题的描述很简单:

农业时代人民群众都以种地为生,后来机械化不需要那么多人种地,于是劳动力就逐渐转移到工业,现在美国农业只需要3%的人口就足够。随着工业逐步自动化也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于是劳动力逐渐转移服务业。

接下来随着工业4.0、人工智能、机器人不断的演进和发展,生产效率持续提高甚至实现跨越式提升。那么等未来工业服务业只需要3%的人工作时,剩下的人口如何向社会提供价值(依靠什么生活)?

这个问题答案或许有一部分就在黑石城。黑石城运转非常依赖人,例如人际间的互动,形态各异的花车,没啥用的艺术创作,这些带有感性色彩或灵感突现后形成的产品或服务,都无法被机器取代。

再进一步,如若多年后机器人劳动代替了人类,那么人类社会的分配和交易逻辑都将被颠覆。黑石城这样的模式可能就不是“乌托邦”,而会成为现实。

来看看火人节各种各样的“无用的”花车(mutant vehicles)

IMG 2238
IMG 2320
IMG 2407
各种奇怪的彩车供烧民乘坐
IMG 2568
P1040989

5.5  理想会被现实打败,但理想主义不会

理想被现实打败是正常得不能再正常的场景。

我们生活在一个市场化的商品社会中,而理想很多时候是尝试挣脱商品社会的边界,这种尝试在商品社会中本身就注定失败。但失败其实很难改变内心对理想的向往。这种向往或许被压制,但会躲在内心某个角落。

黑石城被很多烧民称为“平行世界”,也因为这个每年9天生命周期的城市为烧民们内心某个犄角旮旯对理想的向往,提供了一个临时的“家”。

例如去商品化。我成长过程是社会持续商品化的过程,市场化+商品化=效率+繁荣,这是过去二十年经济发展的亲身经验。但是效率+繁荣=幸福快乐 么?从一定角度看成立,但从另外角度也能看到在更好的物质条件中,身边越来越多的朋友离异,越来越多朋友焦虑或抑郁,越来越多朋友对生活环境失去了安全感。

去商品化能解决这个问题么?我不知道答案。

但我知道在黑石城你可以感受到理想主义的美好:脱离了商品社会的束缚,与陌生人肩并肩,一起重新感受和探索这个熟悉但又陌生的世界。

去商品化水果冰
去商品化射击
去商品化游戏
去商品化饮料
去商品化魔术表演
去商品化自绘明信片
Previous
Next

6.  数字中的火人节

作为一枚理工男,相对于直觉,我更相信数据,numbers never lie。在查询火人节的各种数据时,意外发现火人节每年都有详细的烧民调研数据Census,站在宏观视角提供了许多有趣维度的观察,非常有意思。

火人节官网的Census人口统计栏目-> 人口统计

2018年的完整统计报告-> 2018报告

火人节的Census是官方的志愿者项目,每年有300左右的志愿者参与,从调研目标,方法论,问答设计、数据呈现各方面都是非常专业的。这也可以看出来火人节并不是一群“文科生”的活动,专业理工男在这里也很主流。

一些有趣的统计数据,在这里以FAQ的形式分享一下。

问题1:火人节有这么大吸引力么?
答案1:过去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明确有意愿再回火人节的比例稳定在75%左右

问题2:火人节真的做什么都不用花钱么?
答案2:火人节官方提供“袋装冰””饮料””房车补给”收费服务。我7天中买4袋冰花了$28,其他时间没有花钱。很多烧民对这几项收费服务也是反对的,他们认为官方收费服务破坏了火人节的“纯洁性”。统计数据显示火人节有35%的烧民全程没有过金钱交易

问题3:你确认火人节真的适合带小孩去么?
答案3:家长调查显示,2018年3.2%的家长带娃参加火人节,其中94%愿意以后会继续带娃来;96.8%的家长没带娃参加,其中64%的家长有意愿以后带娃参加。这个数据跟我感觉基本一致。

问题4:火人节那么多奇奇怪怪的人,到底安全么?
答案4:超过90%的参与者感觉“非常安全”和“很安全”

问题5:火人节的体验如何?
答案5:接近90%的烧民反馈体验“非常好”和“很好”50%的烧民认为黑石城是个大家庭

问题6:参与火人节会对我们带来什么改变么?
答案6:80%的烧民认为自己有了更开放的思维。大部分烧民都认为自己某种程度受到了鼓舞。

问题7:黑石城和现实世界到底有什么不同?
答案7:下面3个问题显示了黑石城与现实世界的对比:

1)你是否感觉你在现实世界的身份(教育、工作、阶层)会影响你同他人的沟通?
黑石城居民40%认为完全不受影响,现实生活中为10%

2)你认为自己是否可以不受约束自由表达情绪?
黑石城居民近45%认为自己可以自由表达,现实生活中为15%+

3)当陌生人向你微笑的时候,你认为他们的真实友善度?
黑石城居民近70%认为非常友善,现实生活中为20%+

7.  后记

这篇文章差不多断断续续码了3个周末。

十年前同身边的人和事还没有现在这样well connected的时候,有空就喜欢码码字,也是一种沟通方式。但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忙,码字兴趣不断下降,最近两年基本停了。
 
在码这篇攻略过程中,仿佛又找到了12年前坐在Seawood宿舍飘窗上,看着海景听着音乐,快乐敲击键盘的自己。
 
不同的是,那时的我,256kbps网络对图片过敏,码字用Live Space,相片靠单反。现在的我,200Mbps,Elementor编辑器,相片靠手机。
 
12年前的火人节,不知道是什么样子?
 
无论什么样子。谢谢。

 

PS. (2019/11/3)

有朋友问我全程预算,下面粗略估一下:
1)门票 & Vehicle Pass:含税费约$650  (12岁以下小朋友票价为$0)
2)  租车:约$800   油费:约$200
3)食品+饮料:约$150
4)Tow Package:约$400 (这个属于汽车装备,可重复使用)

感谢:

苏导提供本年度火人节体验机会
熊总批准本次活动预算
Mike&Jessica提供拖车租赁
Don提供儿童村营地
Sabrina提供熊猫钥匙链礼物

备注:

有兴趣带娃参加欢迎加我微信:610699
有意翻译儿童村英文指南的同学及能拿到团体票的大佬欢迎同我联系,谢谢谢谢:

Fair Trade

如果阅读过Peter的著作,应该会明白他提出的主要观点是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不是缘于公平贸易,而是综合了“环境污染”“带血劳动力”“货币操纵”“补贴倾销”等等不公平贸易手段的结果。Peter的主要诉求是:“Fair Trade 公平贸易”。而这个主张就是川普在宣战期间不断强调的核心理念。所以Peter在Trump上台后被重用也是对川普宣战期间承诺的一次确认。

我们来看看Peter提出的制造业回归美国难度有多大。美国对中国进口的$4820亿货物中的几个大类:电子类$1330亿,机械类$1040亿,家纺类$280亿,玩具类$240亿,鞋袜类$170亿。最大的两类占到了50%以上,这两类在制造业中技术含量较高,相对其他制造业的劳动密集度要低,未来也有较好的成长前景,是最好的回归品类。这类制造业要回归美国,面临最大的问题是配套。

电子制造业分工很细,一个产品涉及几十上百家下游供应链企业是很正常的事。连富士康这样不断整合上下游产业链的大厂想要迁出中国都很困难,其他中小厂要想迁出产业配套极其完善的中国,别说是到成本更高的美国了,就是到成本更低的印孟缅泰,那都是自讨苦吃。所以要让电子制造业回归,短期来看基本是任务不可能。如果只是加几十个点的关税,这部分成本最后估计还要消费者自己扛。机械制造类是相对靠谱的回归品类,自动化程度较高,对配套的要求也没那么多,只要政府的政策得当,回迁一部分也是有可能的。

家纺玩具鞋袜这些劳动密集型品类,要回归美国除非闭关锁国。因为技术含量低,配套要求低,竞争就是比拼人工和物流成本。这些品类如果要迁出中国,那么首先会被其他的第三世界国家承接,而不是回美国。现实也是这样,这类制造业越来越多的迁往印度 孟加拉 越南 泰国 缅甸 尼泊尔 埃及 哥伦比亚 墨西哥 等等等等。

所以Peter虽然看到了美国对中贸易大量逆差的内因,但还是没有靠谱的解决方案。他提的几个问题美国独自解决不了,只能靠协商或制裁来推动。即便中国配合解决,制造业也只能回归一小部分。

而这为了这一小部分回归要付出的代价?小一点可能来波衰退,大一点美国撕裂也不是不可能。各种画面太美不敢想啊。

刨出来个美国杂谈



记得有一个课程里面教过研究国家的PEST模型,我以为美国的模型是PESTLE,还需要加上Legal,以及Ethics。对于美国的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等信息,维基百科上“美国”辞条有详细客观的介绍。我说说作为有印度工作经历的中国人,对美国工作生活的思考

刚到美国的时,有一次时代华纳工程师来装宽带,我发现他带来的splitter,cable modem,test tool,cable,都是Made in China。诧异之余我检查了宿舍里一切有标签的产品,烤箱、洗衣机、烘干机是Made in Canada,微波炉、洗碗机是Made in Korea,热水器、冰箱、电扇、咖啡机、床、床垫Made in China。除了冰箱里的食物,我没找到其他Made in U.S的产品。

因为经济全球化,美国在享用优质低廉产品同时也由于本地劳动力成本高,生产逐步外包而导致制造业空心化。当然从另一方面来看美国依然在全球占据金融、品牌、技术等产业链的高端。不过美国高端产业带来的出口,无法对冲其对低端制造的进口(最近几年贸易赤字稳定在5000亿美金/年左右)。贸易赤字不仅意味着工作机会减少,而且这种逆差累计入美国的外债,会一定程度影响美国经济的长期竞争力及全球话语权。这种趋势从这些年欧亚特别是中国对美国的态度就可大致看出来。

事实上美国人的生活有一部分是建立在损害其他国家利益之上(如中国的自然环境),而中国则通过常年大规模贸易顺差用自己的产品换取外汇储备,牺牲利益来提升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听过一个观点:一个国家从经济发展到强国地位确立,需要牺牲两代人,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日本等都经过这个阶段。中国正在重复这条轨迹。

从整体的物质水平和文明程度来看,美国领先中国的确不止几年,毕竟西方工业革命的时候中国还在封建社会挣扎,即使过去二十年中国紧追猛赶,但无论物质或文明要超过西方发达国家,并不现实,这也是不少人希望移民的主要原因。我个人并不赞同把中美做比较,毕竟美国拥有的自然资源就决定了物质上其他大陆包括欧洲都不可能达到美国的平均水准。仓禀实而知礼节,高标准的物质财富同时保证了其高标准的社会文明。

受媒体影响,不少人认为美国已衰退,事实上美国是高位调整,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美国在经济和政治上依然会保持第一,当然美国政客们早意识到赤字不断增长对国家的风险,再这样持续几十年当联邦税收很大部分要支付债务利息时,联邦政府就面临技术上破产(2015年联邦政府为其债务支付了2230亿美金的利息。对,没看错,是利息。),因此美国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对本国贸易活动保护的动作会持续加强。

要了解一个国家,首先要了解这个国家的人。美国人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是从欧洲引入并经过若干年的演进而来,所以很多人会以为美国与欧洲类似,但并非如此。

美国不同于欧洲国家的最大特点就是移民国家的属性,我甚至相信在美国可以找到地球上所有种族的后裔。除了为数不多的印第安人,所有美国人都是来自其他大陆。

一个国家在种族上多元化很不容易的,是什么东西能够将这么多种族维系在一起?阅读并不算长的美国史,我认为一方面是历史斗争所造成惨痛代价倒逼大家彼此相安共处,算是种族间斗争和妥协取得的平衡。另一方面我认为是对国家价值观的认同。

我没有去过欧洲,但常与英国生活的妹妹聊天,感觉欧洲人民小富即安相对保守。而美国每年上百万的新移民还在不断融入社会,除了对移民申请严把关,强调美国引以自豪的价值观也是保证社会稳定的基础。

生活中能够感受到的美国人的基本价值观,我认为有4点:正直诚实(Honest & Integrity)、独立自主(Independent)、公平竞争(Fair competition)、努力奋斗(Hard work)。这些价值观贯穿美国的教育体系,在个人的成长中不断强化,同时这些观念也成功的被融入社会运作:如果背离这些认同,普通人的生存空间将会被严重挤压。

过去多年生活工作接触过不少美国人,从普通劳工到公司小白领到大公司中高层到小公司老板,相对还是较多元化的,我认为他们大多共同点都是上述价值观在生活中的落地。

简单直接。相对中国人而言,大多美国人的思维方式都比较简单,处理事务也很直接。我认为根源是文化差异,中国人在历史的斗争中养成多虑的习惯,放到美国的环境中常常会表现为形式上的答非所问。当然美国人也常会婉转表达自己的意见,但通常这是一种Polite的表现,和我们的多虑不太一样。

诚实互信。诚信制度化是在美国社会高效运作的基础。企业的诚信量化为信用评级,个人的诚信则量化为信用分数。而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往,则表现为保持一致(consistency)与交付承诺(deliver commitment)。个人诚信受损将会在社会中寸步难行,组织诚信受损则可能遭受重大损失。美国社会无论个人或商业组织因为违背商业诚信而被逼走投无路的案例很多,即使发生问题要危机公关,也得遵守开诚布公的原则。

遵守规则。美国的各种法律或规章非常细致,基本达到任何行为都有法可依,偶尔极端情况无法判例则是陪审团投票决定。遵守法律和规则是所有人的基本准则,不仅因为从小的教育固化,还因为违法代价昂贵。

独立自我。大多美国人也一定程度上有人性的普遍弱点,例如自我、贪婪、虚荣。其中比较普遍的是自我,因为被从小教育世界第一,事实上许多美国人骨子里有天然的优越感和很强的自我意识。受移民精神的影响,美国人普遍独立性很强,这种独立性体常常表现为工作生活为人处世都有明确边界,不愿被跨越,且相互之间理解和尊重这道边界。(但缺乏中国人喜欢的人情味)。相对欧洲国家,美国保障体系较差,工作对于多数普通人而言很重要(如果失去工作,很难从亲戚朋友处获得财务支持,银行也会收紧贷款)。所以美国人其实比较勤劳的,这种勤劳一方面有移民精神的体现,但我更愿意理解为是这个社会的运作方式要求普通人独立,且敬业。

与中式思维不同,逻辑和理性是美国社会的思维方式,我曾超速时与一个转向车相撞,本以为自己会全责,结果警察初判对方转向没有路权,我直行有路权而因此对方全责。我后来查找资料发现这种场景各州判例并不一样,少数几个州法律将超速车辆的路权定义为最低,因此在与转向车辆相撞时,超速车因路权更低而全责。这种法律上的不一致性并不常见,但可以看出,无论哪种判罚都有是遵循路权的逻辑。相对于遵循逻辑,我们有时候习惯拍脑袋。

意识形态(Ideology)是一个很虚的话题,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这个社会,我们的生活之中。美国最多的机构是教堂(约35万),因为最早到达美国的英国殖民者是基督教新教徒,这么多年发展过来,美国人口一半以上的人都信仰基督教:事实上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国家。

基督教对教徒在思维上的影响根深蒂固(或许这是所有宗教的特点)。我曾参加过一些教会活动,虽然未被感化,但记得牧师在布道时提到过基督教一个原则是“个人应当享有普遍的、不受侵犯的和不容剥夺的权利”。后来查了一下,才发现基督教的观念和美国的意识形态非常的一致。美国的教会的传教士叫做“Missionary”,我认为这个单词同时也非常符合美国的国家特征:试图向其他国家输出理念和价值观。

我曾订阅过一段时间的WSJ及Time。阅读这两份刊物,以及参加过几次教会活动后,我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美国人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背负着教化世界的命运:国家层面上表现出要负担起领导全球、保卫自由国家、解放非自由国家的责任;个人层面上表现出民众普遍理解并支持这样的国家愿景。所以呢,意识形态层面上,中国在美国的眼里,与朝鲜、古巴、伊朗、沙特等国家并无本质区别(虽然并不一样),都是非自由国家。

许多人都说美国是一个实用主义国家。在美国生活这些年,我发现经济上美国的确如此,利益为导向,讲究实用追求功效,商业利益是一切决策的依据和目标,其他虚的都靠边站。这有点像深圳,在一个简单到绝大多数产品服务都可以用货币来度量的社会,无论个人还是组织,目标也都更加简单。正因这样,虽然意识形态上美国与中国差异很大,但这基本不影响美国企业和个人到中国投资、把制造环节转移到中国,美国媒体及政府虽然有反对意见,但企业与个人依旧按照市场规矩办事。

至于外交,相对经济而言意识形态主导非常明显。美国过去十多年参与多场战争,我们大部分人都认为是争夺石油利益,我曾与一个美国人聊到过这个话题,我提出石油利益的观点,他笑着说理解我的想法,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美国人支持战争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维护正义,打击独裁。他还给过我个链接(见下),上面有美国过去几十年的石油进出口情况,从数据上看,除去沙特,美国对中东几个小国家的石油依附度的确很低,其最大进口国是加拿大。即便沙特,虽然美国每年进口大量石油,但也不意味着美国在意识形态上认可沙特。美国政府发布的沙特人权报告非常难看。

www.eia.gov/dnav/pet/pet_move_impcus_a2_nus_epc0_im0_mbbl_m.htm

以前如果有人给我说美国近十年的几次战争是为了维护他们的价值观,我一定会笑他脑子被门夹了,但在长时间接触美国后,我相信这至少是美国人支持参战的源动力。

空余时阅读了美国种族简史。就我理解,最初的美国移民无论人种肤色,可以认为绝大多数都是当时他们那个社会的屌丝:爱尔兰裔19世纪到美国时男人大多干体力活,女的当佣人;意裔主力军是西西里等南部穷乡僻壤(参考经典影片<教父>);现在顺风顺水的犹太裔,当年在欧洲社会被普遍排斥和大量屠杀;非裔是被当作奴隶运到美洲来,为了解放他们还引发了内战;华裔基本是农民工身份运过来搞基础建设;日裔英裔稍好一些,但也原处日本或英国社会中下层。原因很简单,高帅富没有动机放弃手中拥有的一切去陌生地域打拼,而底层人民本来就have nothing to lose,加上受到压迫和剥削,移起来自然动力十足。移民美洲的屌丝通过几代努力在白纸般的大陆建立起新国家,摆脱贫穷并积累起可观物质财富,成了第三世界国家眼中的高帅富,这才是全球屌丝逆袭的样板啊。逆袭后很自豪的用自己成功经验及价值观去审视各自祖籍国及其他国家,我认为这是个重要原因来解释为何美国是这个星球上唯一不断尝试去影响甚至改变他国内政的国家。

这种价值观以及对外意识形态几乎是无敌的,甚至超越种族与血统。二战中美国与日本及德国都有过非常激烈的对抗,可很少有人注意到美方领导诺曼底登陆并随后攻占德国的最高总司令艾森豪威尔是德裔。二战中伤亡率最高获得荣誉最多的团级部队442步兵团也全由日裔组成。我相信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无法认可这种行为,我也一样。艾森豪威尔要是华裔对抗中国,分分钟被打在历史知名汉奸的耻辱柱上啊。

每过一段时间国内就会反美情绪高涨,很正常,当年撞世贸我也跟一群小伙开啤酒庆祝过。汗。但中美两国关系走到现在已经很难对立,合则双胜,斗则两败。虽然意识形态和利益取向上中美一直有分歧未来也还会有,但中国和美国的分歧减缓是时代车轮向前滚动的趋势,因为经济上两国基本相互渗透成一锅粥了。一方面美国年轻人在优越和平环境中长大对非经济问题看得很淡,另一方面中国留美学生近20万,超百万人访问美国,党及政府及大公司高层子女几乎都有留美经历,这些因素综合决定了虽然中国不会随美国意愿改变,但趋势会让两个超级大国不断靠拢,最终磨合成非敌非友的平衡关系(类似双寡头格局)。

踏实

也许我是天然的蓝军,虽然阅兵的仪式感挺振奋,但确实无法热血沸腾。

看阅兵主要是想瞅爷爷,他在第二检阅车。爷爷本是我爹的老首长,在部队里收了我爹做干儿子,我记事起他就住北京,而我从小只要出省就是去北京,到北京就住爷爷家,一直以为是亲爷爷,直到后来发现爷爷跟我家姓氏不同,问我爸才知道原委,不过也没啥,反正我一直当亲爷爷来着。

爷爷住总后部队大院,大院里有个电影院,我还记得夏天的时候跟奶奶推个小车到电影院门口卖雪糕,我卖雪糕都是喊高价然后再优惠卖,居然卖的挺好,奶奶夸我聪明灵活以后适合卖东西。还真说准了,大学考了一堆技术证书,结果毕业被录取做销售,而且一干十余年。记忆里上大学后开始独自去北京,每次到北京爷爷就会给我塞一笔四位数的零花钱,印象中第一次吃哈根达斯就是用的这笔经费。后来工作了,到北京时爷爷还习惯性给我零花钱,被我拒绝两次才没继续。北京于我其实并不太喜欢,每次想方设法路过停留,主要还是想跟爷爷说几句话,然后请几个兄弟姐妹吃顿饭聊聊天。每一代都有代沟,可能是我同老人呆一起的时间不长,每次见爷爷其实都还挺享受他同我唠嗑,听他讲讲以前的故事,还有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观点,夹杂些鸡毛蒜皮和家长里短,蛮有意思。

小时候喜欢下象棋,还买书背棋谱来着,但记忆中跟爷爷下棋就没有赢过,爷爷对象棋不是热爱是真爱,基本很难棋逢对手,以至于偶尔要操心如何输两盘以避免大家都不跟他玩了。记得那时爷爷常带我出去遛弯,教导我要踏踏实实,不要像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我当时不知道啥意思,但因为说的太多,我还真记住了。这些年过去,我认为自己整体上还蛮脚踏实地的,要反思的话,那就是偶尔太实而少了灵性。

这几年靠谱成了极珍贵的品质,因为愿意静下来的沉淀的越来越少,当然这也是社会的多元化。不过踏实这样美好的品质,应该、或许、永远都依然美好。

伙伴

下面的话是之前写在朋友圈里的。这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我们要寻找同路人,也要触摸外面的世界。差异化也是很重要的价值。

—————————–
记得以前总结过客户关系分三阶段:朋友、顾问、伙伴。想想我们生活里的关系也基本可这么分,一辈子可能有很多朋友,但伙伴只会是极有限的几个。如果要定义伙伴,我以为首先是互相了解信任,其次知识结构及深度差异不大,然后是精神层面上有一致性,例如价值观。

前几天整理通讯录,发现电话本里绝大多数关系都是与地域强相关的,某个时期在同一区域生活工作,联系就比较多。一但迁移,就几乎断了沟通,只是逢年过节发条短信最多加个电话。但也有几个人,无论在哪里,都会保持紧密联系,这几位都同我一起学习生活或工作过一段时间,互相信任,知识结构差不远,对社会的认知、价值取向基本一致。还有几位同我见面不多,但互相认可志趣相投,也能经常就一些问题进行沟通,同他们的信任并无时间积累,但也很坚实。在网络把世界拉平的今天,仿佛空间拉出来的距离已不再明显。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人生短暂,知己难求,人一辈子有几个伙伴精神上相伴,有家人朋友生活上相依,那该有多幸福

挫折

跟错人和带错人都是人生挫折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对上或对下的关系,一旦远离欣赏,错过理解,来到包容,基本就可以散了。直接杀到包容以下的,赶紧散是最好出路,散不了会双输。

井底之蛙的常量

刘老师说把井底之蛙拉出井的家伙最坏了。这句表达有点极端,但也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观点。我以为然。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努力愿意奋斗,期待见到更大的世界。每个人都是井底之蛙,在不同的井底而已,有些愿意一直向上爬到洞口,有些爬到一半找个平台休息了,有些直接就窝在底部到终老。无论哪个方向,我认为都挺好,但基础是自己内心有衡量,不要在井底看别蛙爬入更大的世界,或者爬出井口回头看别蛙留在井底生活平淡滋润,而心生羡慕。

lost里有一句经典:you are my constant,送给所有希望看到更大世界,或者对更大世界没啥兴趣的朋友

梦想。欲望。

其实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面临选择的时候通常会倾向安稳,而安稳常常意味着缺少成长、变化和惊喜。我以为合适的生活态度是enjoy and appreciate whatever u have。静可如处子,动能如脱兔。

欲望用道德约束效果有限,通常要靠恐惧对冲。恐惧源于未知,所以对少数判断力极好的人而言,恐惧被弱化,欲望通常都可获得满足。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放大恐惧去对冲欲望才是正道。投资如此,生活也如此。暴风雨来时有些人能躲过去,有些人被淋个通透,这就是视野和水平的差异。当然还有运气。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最强烈的情绪源于恐惧,最强烈的恐惧源于未知。but the meanning of life is all about enter into the unknown,哈哈

孤独

孤独的初级是孤单,缺陪,找不到能玩的。

中级是孤寂,缺懂,找不到能聊的。

高级是独孤,缺打,找不到能对抗的。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孤独?

给认输前的自己

美好是,同伙伴肩并肩,一起感受这个陌生的熟悉世界。不能同意更多。我们都会被现实打败,病痛打败,或时间打败。但即便时间也无法改变内心的美好,或许被压制,从来未遗失。

每人都有自己的肖申克,很多人未想过逃离,少数人不敢想,多数人想过但不敢离开,有人逃离后进入更大的肖申克。但还是有极少数成功逃离了,比起成功逃离,我更羡慕穿过那五百米恶臭污水管道的忍耐与坚毅。

给认输前的自己。

重返博客

可能是失去新鲜感了,开始不太能enjoy朋友圈的信息,而且意识到朋友圈从占据碎片时间变成抢占工作生活时间后,我把朋友圈给关了一个月,开始打算周末统一批阅,结果第一次批阅翻了半小时都没翻完,然后就再没兴趣刷新了。

顺道把新闻twitter微博facebook等每天不断更新信息的源头全咔嚓了,虽然突然有点信息脱节,但时间一长发觉无关痛痒,倒也无所谓。

前两周心血来潮把05年开始记录的博客花几个小时从头到尾过了一遍。合上眼,十年一瞬间。感受到博客记录的价值,想办法把博客牵出新浪,安在了wp,开始重回博客记录,我想可能自己是更enjoy这种自娱自乐异步互动甚至没互动的方式。

live space关闭导致我丢失了我所有的飞行纪录和阅读及电影纪录,蛮可惜。那个时候还没云的概念,现在有了云,可惜没了心思。

分手看人品

妖叔说分手看人品。身边陆续有朋友生活或(和)事业上与伙伴分手,我发现基本上人品通过平时接触就能感觉差不离,分手能起确认作用罢了。当然人会变,人品也会变,但人的观念大格局在我们这个年龄很难有实质变化了。

身边出现第一例不含婚外恋的离异,这让我有点意外,不过想通透了也挺好,放弃争议,开始新生活。其实没有如意的生活,只有看开的人生。

When you feel bad, close your eyes, think something nice.

细节,丈量

厂里到家六公里。平时每天坐车往返,久而久之以为对沿途已很熟悉。

有几天下班散步回家,仔细观察了一下,才发现沿途除了美领馆还有日马澳新新德瑞领馆,3家主题餐厅,4家大排档,1家卡拉ok,各种食堂,还有我曾死活觅不到的租车点,居然hertz avis trifty都在。

才明白很多时候熟悉或了解其实是假象或者很粗浅,真正的理解是需要钻到细节里一步步丈量出来的。有时候你发现某人某事变了,其实不是变了,而是以前没丈量够,而且或许现在依然不够。

多滚两圈

上一代人还沉浸在积累财富的乐趣里,现代活跃的年轻人已经开始用开放心态,专业水平,多元化思路,热情态度从各种方向迈入国际舞台,启动属于他们的大时代。

现在感觉还不明显,等70后的下一代95后陆续走出校门,相信会是一个全新时代。历史车轮前滚,一生短暂,有条件的要尽量少驻停,争取多滚两圈

男人

女人小清新可以,男人还是要糙一点才好。糙是宽度是兼容并包,可阳春白雪也可下里巴人,能入庙堂也能进江湖,欧洲追完蝴蝶还能去非洲喂蚊子。够宽,才能海纳百川不卑不亢。

住得了五星,睡得了地板,足够开放,内心衡量又基本不受环境影响。就差不多能enjoy生命中的最美好鸟。

饮水思源

饮水思源。毕业多年,虽然物是人非,学生时的理想也有过动摇甚至无暇顾及,但心里的那份善意未曾变过。勤、俭、敬、信,虽做的不足,但也记于心,常反思。一直很感激学校提供的平台,让我开始多元化思维,帮我褪去最底层的蒙昧。

你。我。

我,执谁之手,敛他半世癫狂;
我,吻谁之眸,遮他半世流离;
我,抚谁之面,慰他半世哀伤;
我,携谁之心,融他半世冰霜;
我,扶谁之肩,驱他一世沉寂。
我,唤谁之心,掩他一生凌轹。
我,弃谁而去,留他一世独殇;
我,可明谁意,使他此生无憾;
我,可助谁臂,纵横万载无双;
我,可倾谁心,寸土恰似虚弥。

很多问题,换个角度,往往会清晰许多。被理解是幸运的,而理解是幸福的。人通常会寻求前者,忽略后者。其实只要有内心的常量,变量可以let it be,理不理解又怎样呢

向下对标

看朋友吐槽我想起了自己,同所有父母一样我妈从小对我期望值很高,小时候偶尔考试考差了被老妈教训,我都说还有比我更差的,老妈对我置评是只跟差的比不跟好的比,不求上进。

直到初中一次捅马蜂窝被蛰进医院躺了两周,收获病危通知书一张,最后命保住了但记忆力直线下降,成绩下滑很多,老妈估计觉着拣条命回来已经满足,反而不抱怨了。

记得高考第一天数学最后几道大题都白卷,考完有点崩溃,老妈一点没失望的表情直接说没事考不上复读一年。后面几门没指望了反而超常发挥,最后数学80多分被物理化学满分给拉了回来,还是顺利上了大学。

工作后跟老妈聊起过去,我提到向下对标是我的优良品质。这些年全球各地逛逛感觉更是明显。生活中几乎所有人都会不自觉把自己同周边比较。比较会产生满足感,而事实是大多时候我们都处于中间位置,即便某方面处于top 10%或bottom 10%,但绝不可能是所有方面,所以满足感是由比较的方向决定的

这道理古人早就总结了:知足长乐。幸福生活不在别处,在此处